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新证据的定义

新证据的定义

2022-02-25 18:5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河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2-25回复

专业分析:

1、新证据的定义: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证据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对于何谓“新发现的证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发现的证据应当包括如下三种情形:其一,举证时限届满后,才产生的证据;其二,举证时限届满后,才知道该证据的所在;其三,虽然知道作为证据载体材料的存在,并持有该证据,但没有认识到其证据价值。这样理解也许有些宽泛,但举证时限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当事人的故意迟延,而不使公正成为效率的牺牲品,因此不宜过严地理解所谓新发现的证据。 2、对“视为新的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四十三条二款对“可视为新的证据”作了规定,即“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该条规定有三层含义:一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本身不符合“新的证据”条件;二是采取法律拟制的方法,将本身不符合“新的证据”条件的证据拟制为“新的证据”,使其与“新的证据”有相同的法律后果;三是从确保司法公正的目的出发,在强调效率的同时更看重公正,对某些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证据赋予其“新的证据”的法律效力。 3、司法实践中的常用处理在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中一般是这样认定新证据的:是在举证期限内虽已客观存在,但未被当事人知悉,掌握的证据。是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且有条件取得,因不了解其证据价值而未提出的证据,但法院已经予以释明的除外。三.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但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四.是为了反驳对方的主张或举证,而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五.是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延期,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的。但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能在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明确排除在“客观原因”之外。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司法实践中一般是这样认定新证据的 1、是在举证期限内虽已客观存在,但未被当事人知悉,掌握的证据。 2、是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且有条件取得,因不了解其证据价值而未提出的证据,但法院已经予以释明的除外。 3、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但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 4、是为了反驳对方的主张或举证,而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 5、是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延期,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的。但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能在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明确排除在“客观原因”之外。

张新仕律师

广东连越(深圳)律师事务所

证据是指根据诉讼规则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有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判决具有重要意义的目的。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律师普法更多>>
  • 证据的法定分类意义
    证据的法定分类意义

    证据分类,是指在理论上将刑事证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类别证据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以便于指导办案工作。 证据分类有别于法定的证据种类。对证据进行分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08.06 721
  • 新证据的认定标准
    新证据的认定标准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般来说只要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那么就是证据,证据就是指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

    2020.04.25 412
  • 二审的新证据的认定
    二审的新证据的认定

    二审新的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或是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

    2020.06.29 620
专业问答更多>>
  • 刑事证据的定义

    刑事证据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这一定义概括了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反映了证据的本质属性。基于立法的统一性,三部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统一

    2022-05-26 15,340
  • 证据的含义

    你所说的证据指的是证据保全公证。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对与申请人权益相关的,日后可能灭失或者难以提取的证据加以验证提取固定,以保持它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保全证据公

    2022-08-25 15,340
  • 一审新证据的认定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

    2022-01-29 15,340
  • 新执行二审新证据的规定

    只能提交一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

    2022-08-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鉴定结论算什么证据 01:00
    鉴定结论算什么证据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它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属于传来证据,因为不

    1,717 2022.05.11
  • 交通事故的定义 01:38
    交通事故的定义

    交通事故一般指的是行驶在道路上车辆因为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他人身出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不仅是因为不特定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 构成交通事故应该具

    2,629 2022.12.11
  • 鉴定结论是什么证据 01:04
    鉴定结论是什么证据

    鉴定结论在法律上的表述为“鉴定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以及勘验笔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二款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

    1,425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