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拘役4个月缓刑考验期是多久,有哪些规定

拘役4个月缓刑考验期是多久,有哪些规定

2023-11-21 17:2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青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11-21回复

专业分析:

被判四个月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是一年,拘役是刑事处罚,属于主刑的一种而缓刑是刑罚的执行方式,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需要做到随传随到,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出现,否则会撤销缓刑。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是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不能少于两个月。

律师普法更多>>
  • 拘役缓刑考验期是多久
    拘役缓刑考验期是多久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2020.04.11 116
  • 拘役缓刑考验期多久?
    拘役缓刑考验期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是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不能少于两个月。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手段,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

    2020.05.31 122
  •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有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有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2020.01.24 77
专业问答更多>>
  • 拘役4个月缓刑考验期是多久

    被判四个月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是一年,拘役是刑事处罚,属于主刑的一种而缓刑是刑罚的执行方式,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需要做到随传随到,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出现,否则会撤销缓刑。

    2023-09-14 15,340
  • 拘役一个月时缓刑考验期限是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

    2022-06-04 15,340
  • 拘役缓刑考验期是多久

    缓期执行是这样一种措施:对于被依法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以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规定一定的期限暂缓刑罚的执行。缓刑考验期,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

    2022-03-06 15,340
  • 拘役缓刑考验期是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有多久: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

    2023-01-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久 01:05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久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需视情况而定: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 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缓刑考验期限内必

    307 2023.04.20
  • 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是什么意思 00:54
    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是什么意思

    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一般是指,拘役三个月,暂不执行,给予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如果在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内没有违反缓刑规定,六个月期满后,原判刑罚视为已经执行完毕,不再执行。如果在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内违反缓刑规定的,应当重新执行拘役的刑期。缓刑是指,

    1,063 2022.05.13
  •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01:18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是十年。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

    466 2022.06.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