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构成犯罪中止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构成犯罪中止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023-12-07 09:1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青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12-07回复

专业分析:

1、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在决意。 2、而在客观上,行为人也实施了相应中止犯罪的行为。 3、要求实施中止犯罪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而要是在犯罪过程之外的话,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4、实施的犯罪中止行为,同时要求有效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不管其抢到多少钱,一般都是会构成抢劫罪的。对犯抢劫罪的行为人,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律师普法更多>>
  • 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依据《刑法》第二十四条: 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0.05.15 101
  • 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下列情况不构成单位犯罪: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走私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单位是否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应根据单位实施走私行

    2020.09.13 179
  • 作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作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中止的处罚依据是刑法第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0.02.19 65
专业问答更多>>
  • 构成犯罪中止辩护的依据是什么

    犯罪中途停止对犯罪的定性是没有影响的。具体判什么罪名要根据案情和犯罪构成要件来分析。

    2022-05-21 15,340
  • 婚姻纠纷中止构成犯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没有造成损害的话,应当要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的,就应当减轻处罚。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022-07-28 15,340
  • 什么是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

    就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并非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法律依据是刑法规定。

    2022-10-24 15,340
  • 犯罪中止司法依据是什么?

    当事人犯罪中止一般不会刑罚。一般来说,中止犯罪的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当事人在进行犯罪活动中由于自身不安,停止犯罪,这种属于犯罪未遂,即使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也要从宽处罚。判定犯罪中止有严格条件,必须是有中

    2022-07-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违反消防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 01:03
    违反消防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经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

    5,080 2022.05.11
  • 禁止使用红砖法律依据 01:03
    禁止使用红砖法律依据

    禁止使用红砖法律依据为:199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提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禁止使用粘土制品,关停、转产实心粘土砖厂。原因是红砖制作需大量粘土,会破坏农耕资源,且这些资源被破坏后,是无法再生的。红砖修

    11,863 2022.04.17
  •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105 2022.08.01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