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放火罪在司法解释上怎么写?

放火罪在司法解释上怎么写?

2023-08-25 00:0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8-25回复

专业分析:

故意放火能够导致社会治安的破坏,并且故意放火能够让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那么对于我们国家关于放火罪的相关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呢?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放火,引爆炸弹等相关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会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侵犯公共安全,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是,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律师普法更多>>
  • 放火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放火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放火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与一百一十五条,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犯罪的,如果没有导致严重性后果,则判处三年至十年,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导致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判处十年至死刑。过失犯罪

    2022.04.12 2,459
  • 失火罪司法解释
    失火罪司法解释

    我国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如果因过失造成火灾,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应该要立案追诉,构成失火罪。如果是因过失造成火灾,导致公共财产或者其他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烧毁房屋等基本生活资料十余户的,也应

    2021.05.06 2,043
  • 失火罪司法解释
    失火罪司法解释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发火灾,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的行为,按我国刑法分则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是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是他人财

    2020.09.26 181
专业问答更多>>
  • 放火罪司法解释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刑法规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

    2021-12-05 15,340
  • 放火罪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第一款 放火、决水、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原

    2021-11-30 15,340
  •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

    2022-03-14 15,340
  • 放火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依照刑法第十一十五条的规定,犯放火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伤害、死亡或者公私财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2021-12-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51 2022.04.17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01:12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相比,行为人并不是故意,而是过失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该种属于危害公

    1,621 2022.04.17
  •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司法解释 01:01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司法解释

    寻衅滋事涉嫌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如下: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寻衅滋事罪一般

    1,866 2022.06.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