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无效的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专利的主题不是法律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2、专利为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3、违法一件发明一项专利申请原则的。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4、违反保密审查规定的。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5、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规定的范围;专利权的主题不符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定义。
-
专利权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专利的主题不是法律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 2、专利为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3、违法一件发明一项专利申请原则的。 4、违反保密审查规定的。 5、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 6、外观
2020.07.30 231 -
-
导致专利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导致专利无效的情形有: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2.存在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3.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4.重复授权的情形: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2020.12.27 164
-
专利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专利权的无效中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2、对无效请求
2022-04-21 15,340 -
专利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一、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二、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发明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发明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
2022-05-07 15,340 -
专利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即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
2021-09-29 15,340 -
专利权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所谓专利权无效,是在专利权授予之后,被发现其具有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并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确认并宣告其无效的情形,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
2022-05-06 15,340
-
01:19
专利无效有几种情况根据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专利无效的情况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专利不属于法定的种类,不是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这三种的其中一种; 第二,专利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违反了一件发明只能申请一项专
1,920 2022.04.17 -
01:34
专利权终止的情形有哪些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专利权终止分为保护期限届满的终止和保护期限届满前的终止。不同种类的终止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保护期限届满的终止是因为专利具有保护期限,在保护期内,任何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都不能为生产、经营使用他人
2,946 2022.04.15 -
01:16
专利无效的理由有哪些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专利无效的理由具体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如果专利的主题不在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或者不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三种类型之一,就属于无效专利。我国专利法中规定,专利主要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这三种; 第二,专
2,96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