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的法律规定都有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是留置权的取得所应具有的事实。 这主要有以下几项: 1、须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限定在动产,即不适用不动产。同时,占有可以使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但是不适基于侵权行为等取得的占有。 2、须债权已届清偿期。 3、须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留置权的标的物必须与债权处于同一法律关系,换言之,债权人的债权必须是基于所留置的动产而产生的; 例如,承揽人因对承揽费的请求权而对承揽标的物有留置权,保管人基于对保管费的请求权而对所保管的物有留置权。 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是指导致留置权不能成立的法律事实。 主要有以下几项: 1、对动产的留置不违反公共利益或善良风俗。对动产的留置如果违反公共利益或善良风俗,如留置他人的居民身份证、留置他人待用的殡丧物,都是违法的。 2、对动产的留置不得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例如,承运人有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的义务,在运送途中,不得以未付运费而留置货物。 3、当事人没有事先约定排除留置权的行使。事先约定排除留置权的行使的话,债权人不能取得留置权。
《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是留置权的取得所应具有的事实。这主要有以下几项: 1、须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限定在动产,即不适用不动产。同时
2021.02.22 183 -
船舶留置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八十七条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分担海损、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而且应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支付,也没有提供适当的担保,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保留其货物。第八十八条承运人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
2022.04.14 621 -
关于留置权的法律规定
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是留置权的取得所应具有的事实。 这主要有以下几项: 1、须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须债权已届清偿期。 3、须
2021.01.28 211
-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1、法律对留置权的规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而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的,可以依法行使留置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人可以依法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动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2-11-13 15,340 -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
1、法律对留置权的规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而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的,可以依法行使留置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人可以依法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动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2-11-12 15,340 -
留置权的法律义务内容都有什么
1、留置物的保管 《民法典》规定:“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灭失或者毁损的,留置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留置权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留置物。留置权人对保管未予以善良
2022-11-11 15,340 -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法律对留置权的规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而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的,可以依法行使留置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人可以依法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动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2-06-24 15,340
-
00:55
肖像权侵权的法律规定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肖像权,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不能够使用其肖像作为营利的手段,如未经当事人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商标、广告、装饰等。单纯就摄影而言,作品如果是没在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而拍摄取得的,即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展览、发表也不可以,
1,621 2022.04.17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36 2022.04.17 -
01:08
确权之诉的法律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确认之诉没有专门的条款规定。确权有关起诉的内容,包含在起诉条件的内容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
4,7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