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纵火罪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认定纵火罪可以根据本罪的主体、客体、对象进行判定: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这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 本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是其他公私财物。实施的对象包括工厂、矿山、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物。这里所说的其他公私财物是指上述公私财物以外的,但性质与其相似的,比较重大的公私财物,而不是指上述公私财物以外的一切公私财物。因为只有燃烧这些公私财物,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为侵害的只是一个较小的财物,例如烧几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农具等价值不大的公私财物,不构成放火罪。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家庭所有的房屋或其他财物,足以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应以放火罪论处;但是,如果行为人放火焚毁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财物,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不构成放火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认定构成故意纵火罪判几年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
2020.11.17 181 -
纵火罪量刑是如何规定的
纵火罪量刑的规定:构成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20.06.06 192 -
-
纵火罪如何认定
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认定纵火罪可以根据本罪的主体、客体、对象进行判定: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022-10-11 15,340 -
如何认定纵火罪
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认定纵火罪可以根据本罪的主体、客体、对象进行判定: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022-11-07 15,340 -
犯纵火罪如何定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
2022-08-27 15,340 -
2022年失火罪如何认定如何量刑
行为人因过失造成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即可以构成失火罪。《刑法》所规定的其量刑标准如下: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
2022-11-27 15,340
-
01:13
故意纵火罪判多少年放火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所谓的“故意纵火罪”应当是“放火罪”。放火罪被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中。 首先
2,354 2022.04.17 -
00:56
故意纵火罪能判几年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故意纵火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中条文规定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主要包括两种情况:1、行为人的纵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的后果;2、行为人的纵火罪行为造成
6,021 2022.04.17 -
01:08
纵火罪量刑标准在刑法中,没有“纵火罪”此项罪名,只有“放火罪”,根据《刑法》关于放火罪的量刑规定:行为人放火、决水、爆炸及投放放射性、毒害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其他危险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
4,9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