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企业间资金借贷有哪些

企业间资金借贷有哪些

2023-07-18 19:1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广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7-18回复

专业分析:

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的形式主要有: 1、以投资形式借贷; 2、以融资租赁形式借贷; 3、以联营形式借贷; 4、以补偿贸易的形式借贷; 5、买卖国库券; 6、买卖企业债券; 7、签订购销合同等其他形式。 货币借贷是一种金融业务,只能由国家指定的机构专营。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企业条例明确,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司法机关应当予以保护。 如果以金融机构为主要业务,这必然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造成金融监管混乱。 为此,专门规定了其他应当认定企业间拆借无效的情形。

刘征鑫律师

重庆合益律师事务所

企业之间拆借资金的规定有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而拆借资金是被允许的。若不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的,则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律师普法更多>>
  • 企业间的借贷合同有哪些
    企业间的借贷合同有哪些

    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涵义是指:借款企业为了资金需要,筹措资金向贷款企业借入资金,借款企业到期向贷款企业返还借款,并向贷款企业支付利息的经济合同。企业间借贷合同适用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

    2021.03.08 81
  • 企业之间借贷有哪些风险
    企业之间借贷有哪些风险

    企业之间借贷的风险: 1、可能招致行政处罚。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 2、因违法而使得借款利息不能获得支持。 3、借款担保不发生效力。

    2021.03.14 126
  • 企业之间借贷的风险有哪些
    企业之间借贷的风险有哪些

    企业之间借贷的风险有借款人不按时偿还欠款的风险,借款用途违法的风险,可能招致行政处罚的风险等。且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如果超过了。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2020.04.02 77
专业问答更多>>
  • 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有哪些规定

    1、企业条例明确,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司法机关应当予以保护。 2、如果以金融机构为主要业务,这必然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造成金融监管混乱。 为此,专门规定了其他应当认定企业间拆借无

    2022-06-01 15,340
  • 企业间借贷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形式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借款合同的形式直接体现的借贷合同,二是非借款合同方式所形成的变相借贷合同。1前者的表现形

    2023-06-25 15,340
  • 企业间的借贷有哪些形式?

    法律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形式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借款合同的形式直接体现的借贷合同,二是非借款合同方式所形成的变相借贷合同。1前者的表现形

    2023-06-26 15,340
  • 企业间借贷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形式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借款合同的形式直接体现的借贷合同,二是非借款合同方式所形成的变相借贷合同。1前者的表现形

    2023-06-2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企业之间能相互借贷吗 01:20
    企业之间能相互借贷吗

    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款。法律规定,借款关系可以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企业法人借款时,属于法人一类,符合借款的主体要求。法律规定,法人之间、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

    779 2022.11.21
  • 企业间借贷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01:13
    企业间借贷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企业间借贷有以下法律后果: 1、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以后转贷的,有可能触犯法律关于高额转贷的禁止性规定。如果企业在获得借款以后,高额转贷牟利,扰乱金融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违背企业借贷的初衷,不但借贷行为本身无效,而且将有可能触犯刑律,承

    220 2023.03.29
  •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417 2022.09.2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