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年利率15% 合法吗

年利率15% 合法吗

2022-03-11 09:4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3-11回复

专业分析:

民间借贷利息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本数。因此,以目前的贷款利率来算,年息15%并不非法,受法律保护。附: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项目年利率(%)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5.35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5.35一至三年(含3年)贷款5.75三至五年(含5年)贷款5.75五年以上贷款5.90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年利率33%是否合法要看是否超过了借款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如果超过了则是不合法的,不超过则是合法的。所谓‘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不合法,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合法。

律师普法更多>>
  • 年利率35.98%合法吗
    年利率35.98%合法吗

    合法。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0.09.04 1,357
  • 年利率35%合法吗
    年利率35%合法吗

    不合法。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超过限制以上的部分无效。 上限最高不超过年利率15.4%,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020.12.22 413
  • 年利率36% 合法吗
    年利率36% 合法吗

    民间借贷中,年利率36%合法,受法律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2020.06.18 466
专业问答更多>>
  • 年利率36% 合法吗!

    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对于超过24%的利息,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法院不保护,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如果借

    2022-04-11 15,340
  • 年利率36% 合法吗?

    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

    2022-01-30 15,340
  • 年利率36%合法吗

    年利率36%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合法。法律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

    2022-06-07 15,340
  • 年利率36% 合法吗

    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

    2022-01-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年化利率24%合法吗 00:52
    年化利率24%合法吗

    年化利率24%在现在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现在国家对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利息计算标准,规定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为了保护民间借贷的正常有序进行,国家将现在可以申请的有效利息利率规定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

    15,648 2022.04.17
  • 借款合同约定年利率等,法院支持吗 01:11
    借款合同约定年利率等,法院支持吗

    在民法典生效后,现行利率一般是不超过16%(会有起伏),也就是法院会支持该利率的诉求。如果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手续费等其他费用的,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1,711 2022.04.17
  • 工资压15天合法吗 01:10
    工资压15天合法吗

    工资压15天不合法。只要拖欠一天的工资,就算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

    9,553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