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无责代赔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出险后,仅涉及财产损失不涉及人员伤亡的,由全责/有责方向承保公司报案,无责方不必向承保公司报案。接报案时应提醒客户注意记录对方车牌号、被保险人名称、驾驶证号码、联系方式、交强险保险公司等信息。当事人根据法律法规自行协商处理事故或要求自行协商处理的,应指导客户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二)由全责/有责方保险公司进行查勘、定损,拍摄事故照片,出具查勘报告、定损单,查勘报告和定损单应由当事人签字确认。(三)对于本应由无责方交强险承担的对全责/有责方车损的赔偿责任,一律由全责/有责方承保公司在本方交强险无责任财产损失代赔偿限额内代为赔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强险有责无责赔偿: (一)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元; (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 (三)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四)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元;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元;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
无责任人交强险赔偿限额为11000元;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元;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
无责任的交强险赔偿标准是怎么样的?
1、如果在交通意外中出现第三方死亡伤残情况的,赔偿最高金额达到11W元人民币; 2、假如出现第三方受伤需住院治疗的,赔偿的最高限额是1W元人民币; 3、交强险伤残赔偿标准中,第三方财产损失的最大额度是两千元人民币。
2020.11.10 174 -
交强险无责代赔的条件有哪些
交强险无责代赔适用条件: (一)两方或多方机动车互碰,各方均投保交强险; (二)交警认定或根据法律法规能够协商确定事故责任,“一方无责、一方全责”或“多方有责、多方无责”; (三)无责方车号、交强险保险人明确。
2020.03.25 464 -
无责险交强险是否赔偿
无责任交强险也是必须要进行赔偿的,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2020.12.15 270
-
交强险无责代赔
交强险"无责代赔",是一种交强险简化处理机制。即两方或多方机动车互碰,对于应由无责方交强险承担的对全责/有责方车辆损失的赔偿责任,由全责/有责方保险公司在本方交强险项下代为赔偿。法律界人士认为,"无责
2022-02-12 15,340 -
交强险中无责代赔是怎么赔的
无责赔偿不是强制性的。无责赔付是出于人道和体现“以人为本”制定的特殊的责任连带条款行为,即:无责任方(当事人在事故中无责、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或赔偿责任)在无责的情况下从自己所投保的交强险无责赔偿限额内强
2022-06-29 15,340 -
推荐买交强险无责代赔怎么样?
交强险无责代赔是保险方面的一个名词,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无责任方(当事人在事故中无责、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或赔偿责任)在无责的情况下从自己所投保的交强险无责赔偿限额内强制承担保险赔偿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交
2022-08-02 15,340 -
交强险人伤无责代赔
无责代赔时,被保险机动车和无责方车辆都要定损,没有损失的提交定损;理算时三者车辆为无责任的系统控制要选择其保险公司(接报案车牌号与实际车牌号不一致的,查勘定损时要录入实际车牌号);理算时在“赔付财产信
2022-08-11 15,340
-
01:17
交强险自己全责该怎样赔交强险自己全责赔偿是要分为不同的情况的,在只买了交强险的情况下把别人的车给撞了,首先要看车主在此次事故中有无责任。如果有责任,超出限额部分,由车主自行承担。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责任赔偿的最高限额分别为死亡伤残11万元,医疗费用1万元
4,697 2022.04.17 -
00:59
无证驾驶出事故交强险赔吗无证驾驶出事故,保险公司也要赔。无证驾驶本身是违法行为,保险公司为什么必须要赔付呢?因为交强险是车辆强制购买的保险,是为了保护事故中车辆以外的死伤者的权益。交强险无需按照事故责任比例进行赔付,而是在各个分项限额内全额赔付。 交强险赔偿内容包
2,212 2022.04.15 -
00:53
交通事故无责方怎样向全责方索赔交通事故无责方可以通过协商和起诉的方法,向全责方索赔。发生交通事故后,无责方可以和肇事方先通过协商的方法,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以及赔偿方法。如果一方不愿意协商,或者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那么可以向被告所在地的管辖区人家法院提起诉讼。侵
2,59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