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案件一审二审分别要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的审限:如果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案件的,一般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则可以申请延长;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则需要四十五日;而二审程序需要三个月,但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申请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行政诉讼一审适用普通程序的,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诉讼一审适用简易程序的,需要四十五日。 3、行政诉讼二审,需要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二审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
刑事案件二审一般要审多长时间
刑事案件二审一般需要:1、一审法院将案件移送二审法院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2、第二审法院审查立案并移送业务审判庭为十五日左右。3、二审法院同级人民检察院阅卷为一至两个月。4、二审法院审理期限为二至四个月。5、不计入审理期限的延期审理为一个月
2022.04.16 2,601 -
离婚案件一审到二审时间要多长
起诉离婚一审二审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1、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2、根据规定,上诉案件应
2021.03.03 302 -
离婚案件一审到二审要多长时间
通常来说,如果是普通简单的离婚案件,法院会采取简易程序审理,一般从法院立案到最终作出判决的时间为3个月,可能更短,但是如果是涉外婚姻,或是标的额较大或是案件相对复杂的离婚案件,法院一般都会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审限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倘若案件进展
2020.03.03 133
-
二审行政案件一审需要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所需时间:一审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一般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简单程序的,需要四十五天;二审需要三个月,但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申请延长。
2021-12-16 15,340 -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要多长时间
1、行政诉讼一审适用普通程序的,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诉讼一审适用简易程序的,需要四十五日。 3、行
2021-12-27 15,340 -
一审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是从立案之日起3个月。人民法院第一审期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
2022-05-25 15,340 -
一审行政诉讼二审需要多长时间
二审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三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但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审判限额的,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
2021-12-12 15,340
-
00:59
一审审限最长多长时间一审审限最长有六个月的时间。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那么一般需要在立案那天起的六个月内审结完毕。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那么通常需要让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需要先报请上级人民法院获得其批准。 人
3,652 2022.04.17 -
00:55
一审到二审开庭有多久时间一审到二审开庭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常情况下,3个月之内就会安排开庭时间的,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是二审终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
6,064 2022.04.17 -
01:16
取保候审需要多长时间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是指公检法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
3,31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