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犯罪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犯罪

2022-05-14 20:3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新疆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5-14回复

专业分析:

知情不报的行为一般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当事人为对方提供资金、处所等帮助,就可能涉嫌包庇罪。 包庇罪指的是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还为其隐瞒罪行或者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包庇罪一般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知情不报的行为一般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当事人为对方提供资金、处所等帮助,就可能涉嫌包庇罪。包庇罪指的是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还为其隐瞒罪行或者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包庇罪一般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知情不报不构成犯罪,除非对方逃匿,你为其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或为其提供隐匿的地方,将有可能涉嫌包庇罪。

律师普法更多>>
  • 疫情不报是否构成犯罪
    疫情不报是否构成犯罪

    是。隐瞒疫情不报或不如实报告,危害公共安全的,属于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8.10 207
  • 疫情不报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疫情不报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不报疫情,如果是出于故意,且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可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11.19 163
  • 知情不报是否成包庇罪
    知情不报是否成包庇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知情不服一般是不会构成包庇罪的。知情不报和包庇罪是有明显区别的,包庇罪是指明确是犯罪的人,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犯罪行为。但是,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有可能涉嫌窝藏

    2020.12.24 178
专业问答更多>>
  •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包庇罪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他们事先就

    2022-01-28 15,340
  • 不知情是否构成逃逸?

    不知情不构成逃逸, 而且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要求有法定后果情形才可以。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

    2022-04-22 15,340
  • 知道他人犯罪未举报是否构成包庇

    仅仅是知道犯罪存在未举报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犯罪,还为其提供财物、隐藏的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则可按照窝藏、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

    2022-03-22 15,340
  • 不知道是赃物收购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312条及《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

    2022-05-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检察院微罪不诉是否构成犯罪 01:16
    检察院微罪不诉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犯罪,原因如下:1、该种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是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应该受刑法处罚的原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受到刑法的制裁,例如盗窃金额比较少的盗窃行为属于犯罪;2、检察院之所以不起诉是因为根据我国学界主张主流的实质犯罪论,该行为社会危害

    2,461 2022.04.15
  • 业务人员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01:18
    业务人员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首先看是否为单位犯罪,如果是单位犯,不构成共同犯罪,实行双罚制,即惩罚单位,又惩罚主管人员和直接参与犯罪的主要人员。其次,以保险诈骗罪为例,如果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位上的方便,帮助保险人骗取保险款,成立保险诈骗罪。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

    808 2022.04.17
  • 故意划伤他人车辆是否构成犯罪 00:49
    故意划伤他人车辆是否构成犯罪

    故意划伤他人车辆是否构成犯罪,要看是否达到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1、如果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应当立案; 2、如果毁坏公私财物超过三次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

    1,904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