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开人头工资做假账是否按偷税罪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虚开人头工资做假账,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按照偷税漏税处理,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八)》已经没有“偷税罪”这条罪名了。第二百零一条为“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阅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为了避税虚开人头工资,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按照偷税漏税处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业为了避税虚开人头工资,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按照逃税罪处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偷税漏税做假账是什么罪名
依据国家刑法的规定,偷税漏税做假账,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
2020.06.29 270 -
偷税漏税做假账罪是什么罪名
偷税漏税做假账是:成立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10.11 279 -
企业自行补缴税款是否按偷税论处?
如果是企业自查补缴税款的不按偷税论处。纳税人在稽查局进行税务检查前主动补正申报补缴税款,并且税务机关没有证据证明纳税人具有偷税主观故意的,不按偷税处理。
2020.04.13 163
-
企业自行补缴税款是否按偷税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对偷税行为的认定作出了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
2022-06-13 15,340 -
企业做假账怎样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
2022-05-17 15,340 -
会计做账偷税漏税如何处理?
1、一部分税务人员认为该企业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只要该企业将税款补缴并补缴相应的滞纳金就可以了; 2、另一部分人员认为该企业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偷税行为应按照偷税行为进行税款补征、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3、
2022-05-21 15,340 -
会计做账偷税漏税怎么处理?
1、一部分税务人员认为该企业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只要该企业将税款补缴并补缴相应的滞纳金就可以了; 2、另一部分人员认为该企业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偷税行为应按照偷税行为进行税款补征、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3、
2021-04-16 15,340
-
01:10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国家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来处罚偷税漏税的企业。国家也明确给出了相关法律处罚条件以及管理办法,如果纳税人采取了欺骗的手段来谎报纳税税额或者是规避税额的申报等不正当手段,导致逃避纳税款数额占应
1,850 2022.04.15 -
01:09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如何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处罚为: 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如果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没有交付货币、实物、或没有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是在公司成立之后,抽逃其出资金额,涉嫌金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导致其他严
1,105 2022.04.17 -
01:05
虚假出资罪判几年我国刑法对虚假出资罪只规定了一个法定量刑幅度,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对于单位犯虚假出资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虽然
89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