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的法定条件和法律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财产保全的法定条件和法律依据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开始前,或者在诉讼开始后,为保证将来判决的顺利执行,对争议财产或者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依法采取的各种强制性保护措施的总称。设立财产保全程序的目的在于通过限制被申请人对争议标的物或其财产的处分权,来保证人民法院将来作出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全面、顺利的执行,从而维护生效判决的权威,切实保护胜诉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受理财产保全案件,一般要审查下列条件:须当事人提出申请,申请人须提供担保,保全是为了防止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或者避免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保全财产的范围仅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二、,要分情况处理。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权人(即车主),在交通事故中负民事赔偿责任,是的必要条件。如果机动车所有权人在事故中负民事赔偿责任,那么对该事故车辆才有可能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如果机动车所有权人在事故中不负民事赔偿责任,那么对该事故车辆就不能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程序: 1、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损害时,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2、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 3、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 4、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需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执行前财产保全法律依据如下:1、如果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财产保全担保是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向人民法院提供的以保证对因财产保全不当,给被申请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担保;2、财产保全又称诉讼保全,是指法院审理案件时,在作出判决前为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依职权对财产作出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在未来判决生效后能得到顺利执行。
-
财产保全的法定条件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财产进行保全所需要的法定条件包括:当事人提出申请;申请人须提供担保;保全财产的范围,仅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等。《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难以执行判决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
2020.07.21 155 -
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和法律依据
1、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为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期限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吋,依法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2020.06.09 482 -
诉前财产保全有哪些法律依据?
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
2020.09.05 258
-
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
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是: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
2022-04-11 15,340 -
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中对财产保全的期限做了规定: 1、第九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
2021-09-29 15,340 -
法院保全财产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怎样保全财产?
根据我国的法律,申请仲裁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
2022-07-15 15,340 -
执行前财产保全法律依据
执行前财产保全法律依据如下:1、如果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财产保全担保是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向人民法院提供的以保证对因财产保
2021-12-18 15,340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要确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应当了解我国的最新司法动态。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也就是《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而在此项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中最受关注的借款利率,
2,201 2022.04.17 -
01:13
强制征地的法律依据强制征收土地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中。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550 2022.04.15 -
01:00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标的可以为交付商品,也可以为提供服务。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9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