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那天起开始计算。
2021.02.02 359 -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之前是2年,按最新的规定诉讼时效延长到了3年,依据诉讼时效的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做了相关解释。案件发生在民法通则施行前,但是还没有达到之前规定的两年或者一年诉讼时间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按照最新的3年期限来界定。案件还没有终
2022.04.12 8,742 -
分期履行诉讼时效期间
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
2021.04.13 207
-
分期履行诉讼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经(2000)244号批复:‘在借款买卖等合同中,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合同债务的,诉讼时效应当从最后一笔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2000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2004
2022-01-26 15,340 -
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分期偿还应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答复 2000年10月26日法经[2000]244号山东省高级法院:你院鲁法经(1999)25号《关于借款合同中约定分期偿还应如何计算
2022-03-11 15,340 -
分期能否履行诉讼时效?
1、时效为三年。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06-25 15,340 -
分期履行合同诉讼时效
分期履行合同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该债务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
2022-05-11 15,340
-
01:17
迟延履行金司法解释迟延履行金是指,被执行人因未按生效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或其他义务时,由人民法院裁定,由被执行人交纳用以弥补申请人损失,同时惩诫被执行人违法行为的款项。迟延履行金,属于人民法院执行权调控的范畴,是在民事执行司法实践
6,610 2022.04.12 -
01:05
无履行期限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无履行期限的债务,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对还款的时间作出明确约定的债权债务关系。面对此种情况,要明确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可以分四步进行: 1、双方协商,达成补充协议,约定一个还款时间,诉讼时效自约定时间届满之日起算; 2、可以用其它方式确定
916 2022.04.15 -
00:55
房产分割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房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即房产分割存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房产纠纷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67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