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脱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实施脱逃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或者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是否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就是脱逃既遂;实施脱逃,如果在羁押改造场所内被发现,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接监视下被抓回的,是脱逃未遂。区别既遂与未遂,是裁量刑罚的一个依据。如果查明行为人脱离劳改场所,确实是偷干其他的事情,并无脱逃意图的,如在农田劳动的犯人,晚间溜出劳改场所,去偷附近农民种植的瓜果等,不宜作为脱逃罪论处,可视其情节给予纪律或者其他处罚。
一、本罪与它罪的界限
1、区分本罪与逃离部队罪的界限
两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违反军人职责,逃离部队工作、战斗岗位的行为。所不同是的:
(1)战时临阵脱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畏惧战斗、贪生怕死;逃离部队罪的在主观上是为了逃避兵役义务或其他个人目的。
(2)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发生的时间、地点,只能在战时、战场上、战斗中或临战状态下;逃离部队罪则主要发生在平时,战时构成逃离部队罪的,也只是针对犯罪所处的时间而言。
(3)战时临阵脱逃罪只要行为人在战场上、战斗中或临战状求下,实施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即构成犯罪;逃离部队罪的一般是在行为人逃离部队的事实发生以后,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2、区分本罪与擅离军事职守罪的界限
(1)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战时犯罪,行为人有逃避参加作战的行为,但并不要求造成具体的危害后果,而擅离军事职守罪平时、战时都可以构成,战时犯罪则是加重处罚的条件,行为人是不履行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的特定职责,而且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2)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所有军人,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一般主体,而擅离军事职守罪是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特殊主体。
(3)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故意犯罪,而擅离军事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二、脱逃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脱逃罪的主要特征如下:
1、犯罪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
2、侵犯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
3、主观上出于故意;
4、客观上表现为从监禁场所脱逃,或在押解途中脱逃。
脱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脱逃的目的是逃避羁押与刑罚的处罚。如果没有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的目的,则不构成犯罪。
-
脱逃罪的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75人看过
-
帮助犯脱逃罪定罪标准是什么?
360人看过
-
脱逃罪有什么判刑标准
318人看过
-
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脱逃罪的认定标准
425人看过
-
脱逃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2024
54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脱逃立案标准
283人看过
拘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 更多>
-
97年刑法脱逃罪如何规定?脱逃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5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值得一提的是,被逮捕的罪犯在被押送至人民法院应诉受审的途中脱身逃跑的,被判刑的罪犯在被押解至劳改机关关押的途中,跳车、越船脱逃的均是脱逃行为。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脱逃,都不影响脱逃罪的成立。但是,如果脱逃中犯有重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的,应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
无期犯人脱逃罪的量刑标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9从《刑法》第316条的规定来看,我国对脱逃罪的处理是,给予犯罪分子拘役或者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但需要注意,如果是被执行社区矫正的人逃跑的话,那并不能成立本罪。
-
有朋友问脱逃罪认定的概念和标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18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脱逃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或者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是否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就是脱逃既遂。实施脱逃,如果在羁押改造场所内被发现,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
-
-
什么是脱逃罪的具体处罚标准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6脱逃罪是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 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