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腐败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从审批拿地到提高容积率;从开工建设到销售,房地产腐败存在于各个环节,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房价居高不下,已成众矢之的,挤出被算到房价成本里的腐败成本,廓清房地产市场迷雾,势在必行。
现如今房价之所以如此之高,其中很大一块源于腐败成本,开发商要在房产开发的各个领域都要行贿政府官员,而最后买单的则是广大购房者。尽管社会各界要求公开房价成本的呼声愈来愈烈,但开发商们都把房价成本视作为商业秘密。不过,有一位业内人士担言: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就会降低20%以上。
2008年,上海市检察机关侦破的最大一起行贿案涉案金额达到1500万元:上海一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洪某,为使本公司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项目的审批顺利通过,多次向某区规划建设和环境管理部门负责人陶某行贿,包括折合人民币1463万元的店铺26套、住宅房3套以及84万元现金。仅仅一个房地产公司,向一名官员的行贿金额就高达1500万元,可见房地产行业的腐败问题有多深。
事实上,真实的房价成本除了包括土地、建筑安装、税费、企业运营等刚性成本以外,腐败成本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方面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流向腐败分子手中,而民间的消费却始终启动不起来,这无疑加深了中国经济的转型难度。
一、房地产偷税漏税后果是什么
偷税漏税的,由税务主管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
1、偷税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所偷税额50%以上5倍以下罚款。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和滞纳金外,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和滞纳金外,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二、偷税和漏税的区别有哪些
1、偷税罪
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
2、漏税
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偷税罪与漏税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有相同之处,都是造成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结果。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即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大,为了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漏税是一种主观过失,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观恶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论。
-
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
105人看过
-
贪污腐败属于职务犯罪怎么处罚
423人看过
-
腐败罪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233人看过
-
什么是贪污腐败
452人看过
-
如何预防和打击腐败洗钱犯罪
313人看过
-
对于腐败、职务犯罪可以举报吗
17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我国现行刑法主要修改腐败犯罪罪名及受贿罪、腐败犯罪的特点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1-19第一,腐败犯罪罪名体系较为完备。根据腐败行为类型的不同,我国现行刑法典主要设置了五种不同类型的腐败犯罪:一是侵占类腐败犯罪,包括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二是贿赂类腐败犯罪,包括受贿罪、单位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等;三是挪用类腐败犯罪,包括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等;四是渎职类腐败犯罪,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五是腐败犯罪的赃物处置,包括洗钱罪等。在此基础
-
对腐败的犯罪分子应当对腐败的腐败分子立即执行死刑的情况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4是犯罪成本的问题,而不是是否对腐败分子处以死刑的问题。历史上和今天的腐败现象都不是因为严厉得不够,而都是产生于对官员的监督不够。所以增加犯罪的成本刑法学鼻祖的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死刑不是遏制腐败的方法,重要的是增加每一次犯罪被处罚的几率,乃是最好的遏制犯罪的方法。严刑峻法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一种缺乏法律智慧的方法,使任何犯罪都难以逃脱法律的惩处。我国的财产犯罪问题是
-
-
-
腐败犯罪破坏选举罪应该如何认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22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选举人员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节严重的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1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规定,第57条为了保障选举者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以下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