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证据真实性审查原则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8:45:26 101 人看过

一、行政证据审查原则

(一)关联性的审查内容

关联性是证据审查首要任务,与案件待证事实无任何联系的材料,可以直接排除而无需再审查其合法性与真实性。其审查内容包括:

1、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是否存在客观联系,它要求每一个证据都与案件的待证事实具有法律上的意义,而非哲学上的联系,就行政案件而言是指证据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有关联,包括行政执法主体、认定的事实及所依据的证据材料、自由裁量杈合理行使的依据等。这解决的是证据能否证明案件待证的证明资格,也即证据能否证明案件待证事实问题。

2、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是直接关联还是间接关联,它要求每一个证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真实性。证据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是能够对案件事实起直接证明作用的直接证据,与案件有间接关联的是对案件事实不能单独起证明作用,而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起证明作用的间接证据。这解决的是证据的证明能力,也即证据能够多大程度上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问题。

(二)合法性的审查内容

合法性关系到某一证据能否成为定案的资格,即证据有无证据能力。它包括取得证据的主体合法,证据的形成符合法定程序,证据的形式符合法定要求,证据取得内容符合法定要求和证据运用符合法律规定。具体而言,合法性审查包括:

1、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即是否是法律规定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七种表现形式之一,否则,即不符合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要求。

2、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要求。只有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要求四种形式的法律规定的证据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期限和方式收集到的证据才具备可采性。

3、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如未经质证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三)真实性的审查内容

真实的证据能最大限度地使案件事实还原为客观事实。证据的真实性是证据能够成为定案依据的本质要求,它要求证据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真实的,其内容要反映客观事实,其形式能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对单一证据进行真实性审查是综合认定证据的基础。由于证据的真实是人们事后收集、汇总、推理而得出的真实,它与客观真实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证据必须严格审查,甄别其真实性。真实性的审查内容包括:

1、证据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证据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分析其真实性;

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时问、空间、物理、化学等因素都会影响证据的真实性。

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品、复制件。原件、原物是原始证据,复制品、复制件是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效力大于传来证据;

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当事人是否具有有利害天系,这是从主观因素上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8: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证人证言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二审审查原则是什么
    行政诉讼二审全面审查原则: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抗诉范围的限制。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一、全面审查的原则全面审查原则是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对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査,而不受上诉人提起上诉范围的限制的原则。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要对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査f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也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全面了解案情,通盘审理上诉、抗诉的理由是否充分和一审裁判是否正确,使上诉状或抗诉书中已指出和未指出的违法情节和涉及已上诉和未上诉的被告人的错误裁判都能得到纠正。在民事二审中,对原审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
    2023-04-07
    128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
    一、民事诉讼证据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规定: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认定了民事审判的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但是,在该法律条款中,并未对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证据的类型给予具体界定。为此,该司法解释细化了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具体类型。在以往的案件中,由于电子数据证据相对比较隐私,又可能遭到篡改,所以一般都采用慎用的方式来作为证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证据应逐步吸纳到司法证据中来。对于博客、微博客等电子数据证据,由于很可能有第三方证人会看到,所以在取证时相对容易,而像短信、电子邮件等隐私类证据,还应注意是否篡改的问题。同时,当事人也可以借助公证等程序,由公证机关确认真实性后,向法庭提交证据。二、电子
    2023-04-13
    329人看过
  • 对借据形式真实性的审查
    借据是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和借贷关系实际发生的直接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法院应当审慎审查借据的真实性。除非有确凿的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借据所记载的内容,一般不轻易否定借据的证明力。债务人对借据内容的笔迹或者签章的真实性提出异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供补充证据或者反驳证据。法院应当根据双方提供的有效证据,结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对借据的真实性进行综合审查判断。需要通过司法鉴定确认借据是否真实的,双方均可以申请司法鉴定。双方均不申请的,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作出处理:(一)债权人仅凭借据起诉,没有其他证据佐证或者借据的真实性存在合理怀疑的,由债权人申请鉴定,债务人提供笔迹比对样本等鉴定配合义务。(二)债权人提供的借据以及其他证据材料具备一定的可信性,债务人对借据的真实性提出异议,但未提供反驳证据的,由债务人申请鉴定。经依法释明,债权人或债务人不申请鉴定或不履行鉴定配合义务的,法院
    2023-02-15
    152人看过
  • 证据的真实性是指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真实性也叫做证据的客观性或者确实性。它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任何案件事实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间发生的。案件事实发生后,必然会在客观外界遗留下某些物品或痕迹。这些事实以及它们同案件事实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证据的真实性是证据最本质的特征;但这不意味着有关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一定是客观真实的,从认识论上讲,一个案件发生后,它在客观外界的遗留物,必须被人们反映。但一切所观察到的,反映在主体中的通过语言、文字陈述出来的事实,都属于经验事实。由于反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的认识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存在。因此,法律规定,一切证据材料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虚假的、捏造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根据有关规定,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1)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
    2023-04-11
    453人看过
  • 证据的真实性是指什么?
    ??证据一般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七种形式,而对于这些证据必须满足三个特性:即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本文中将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介绍,同时简要解答一下证据其他的两个特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证据的真实性是指什么真实性也叫做证据的客观性或者确实性。它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任何案件事实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间发生的。案件事实发生后,必然会在客观外界遗留下某些物品或痕迹。这些事实以及它们同案件事实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证据的真实性是证据最本质的特征;但这不意味着有关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一定是客观真实的,从认识论上讲,一个案件发生后,它在客观外界的遗留物,必须被人们反映。但一切所观察到的,反映在主体中的通过语言、文字陈述出来的事实,都属于经验事实。由于反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的认识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存在。因此,法律规定,一切证据材料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
    2023-06-03
    215人看过
  • 证据真实性是什么意思
    证据真实性是指:(1)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一、不能作为刑事案件定案的证据材料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以下证据材料是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定案依据的: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2、见证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作为见证人的证据。3、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二、合同照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照片一般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但若双方均认可该协议效力的,或当事人能够提供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合同生效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一般不得直接作为独立证据使用。三、离婚证据需要注意什么离
    2023-03-29
    42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证人证言
    相关咨询
    • 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原则有哪些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01
      (一)常识常理常情原则。在审查言词证据时,我们都要通过常识、常理、常情来判断,是否符合常人逻辑思维和行为习惯,如果违反常识、常理或常情,陈述、证言、口供就值得推敲; (二)最大公约数原则; (三)有利被告人原则; (四)两个“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
    • 怎么审查证据的真实性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4
      通过以下因素审查证据的真实性: 1、证据形成的原因; 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件、复制件、复制品是否与原件一致; 4、提供证据的人或证人是否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 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 如何审查证据真实性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8
      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一)证据形成的原因;(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 证据的真实性怎么审查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7
      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一)证据形成的原因;(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 证据真实性审查判断规则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1-09-29
      所谓证据真实性即证据所表达的内容或者证据事实是真实的,不是想象、臆测或者虚构的。对证据真实性要求的原理,即案件事实应当是真实的,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在案证据,因此,认定案件的证据也应当是真实的,这是一个常理,不需要过多讨论。证据真实性,主要指证据内容的真实性,对证据真实性审查主要是对证据内容真实性的审查,需充分利用相关生活、司法经验,这些经验经提炼、加工、整合,成为系统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