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应具有什么心理状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1 05:44:14
346 人看过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帮助犯应具有双重心理状态:
其一,必须认识到实行犯所实行的是犯罪行为及这种犯罪行为将要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认识到以自己的帮助行为能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其二,希望或者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行为,实行犯能够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帮助故意是帮助犯的主观恶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帮助犯承担责任的主观基础。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对他人的犯罪行为予以帮助,“认识到正犯之行为由于自己之行为而容易实施或助其结果之发生”。帮助犯的刑事责任限于和正犯具有共同故意的犯罪事实内,对于正犯实施的超出共同故意范围内的犯罪事实,帮助犯不负刑事责任。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在量刑方面应当是根据各个犯罪分子在具体犯罪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比如说如果在整个共同犯罪过程当中起到的是帮助作用,此时应当按照从犯来处理。具体的罪名应该是根据被帮助的犯罪罪名来进行确定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帮助犯有未遂这个犯罪状态吗
71人看过
-
帮助犯的未遂状态是哪些
469人看过
-
过失犯罪产生时的心理状态有哪些
185人看过
-
再婚夫妻的心理状态
253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两种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328人看过
-
监狱中聋哑人的心理状态
25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帮助犯应当具有双重心理状态, 是什么意思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6一、什么是帮助犯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帮助犯应具有双重心理状态:其一,必须认识到实行犯所实行的是犯罪行为及这种犯罪行为将要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认识到以自己的帮助行为能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其二,希望或者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行为,实行犯能够
-
帮助犯的未遂状态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11帮助未遂就是实行犯接受帮助以后,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帮助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没有完成犯罪。帮助犯的未遂成立要件有四: 1、实行犯接受了帮助。“接受帮助”,应作广义理解,不仅指接受了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也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已有通谋,但尚未实施该帮助行为的情形,此种情形至少在强化被帮助者的犯意上有所帮助,应属于广义的接受了帮助。另一种是帮助者提供了帮助行为,但属于无效帮助。 2、实行犯已着手实
-
犯罪心理的两种状态是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6法律分析 过失犯罪的两种心理状态是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对于过失犯罪造成的后果,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
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罪状态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14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按照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定罪。 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分类的一种。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
-
心理两种状态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8过失犯罪心理是与过失犯罪的产生有关的心理现象的总称。过失犯罪是与故意犯罪相对而言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的产生有独特的心理内容。过失犯罪产生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种: (1)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这类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并且也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预见到危险因素的存在,心理上缺乏应付危险的准备性,因而在危险发生时,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也无法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制止或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