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利的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期为十年,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的终止根据其终止的原因: (1)期限届满终止: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自申请日起算维持满十年,依法终止。 (2)未缴费终止:专利权人未照规定缴纳或缴足年费及滞纳金的,专利权自上一年度期满之日起终止。
这个专利的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期为十年,从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的终止根据其终止的原因:
(1)期限届满终止: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自申请日起算维持满十年,依法终止。
(2)未缴费终止:专利权人未照规定缴纳或缴足年费及滞纳金的,专利权自上一年度期满之日起终止。
专 利 权 终 止 的 规 定 是 什 么 ?
专利权终止是指专利权在一定条件下被终止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专利权终止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专利权期限届满:当专利权的期限届满时,该专利权将终止。例如,发明专利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10年。
2. 专利权主动放弃: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专利权人可以选择主动放弃其专利权。放弃专利权后,该专利权将终止。
3. 专利权无效:当专利权的申请或注册被撤销或被视为无效时,该专利权将终止。
4. 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当专利权被宣告无效时,该专利权将终止。
5. 专利权被终止:当专利权人的资格发生变更,如死亡、法人解体等,导致专利权无法继续存在时,该专利权将终止。
6. 专利权被撤销:当专利权被撤销时,该专利权将终止。
总之,专利权终止的情形复杂多样,专利权人应在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及时办理专利权终止手续,避免因未了解规定而导致的损失。
专利权终止的情况复杂多样,对于专利权人而言,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办理专利权终止手续非常重要,以避免因未了解规定而导致的损失。
《专利法》第四十二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
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374人看过
-
执行迟延履行利息相关问题探讨
485人看过
-
探讨孕期离婚申请的相关问题
400人看过
-
合同到期后林地继续经营,相关问题探讨
369人看过
-
探讨商标专用权侵犯赔偿的相关问题
316人看过
-
著作权转让相关问题探讨
138人看过
专利,从字面上是指专有的权利和利益。“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 专利在现代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 更多>
-
亲子鉴定相关问题探讨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27近年来,亲子鉴定越来越普遍,而且鉴定技术已经很成熟。孩子亲缘关系的认证往往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稳定。但亲子鉴定实际上是把双刃剑,目前社会中婚姻状况的不稳定、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情况的频繁出现,才造成了亲子鉴定如此备受关注。同样,如果鉴定结果没有问题,则会对被鉴定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一方拒绝做亲子鉴定,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
-
恋爱期间关于转账的相关问题探讨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25在恋爱期间,如果明确地在转账留言或红包描述中表明款项是借款,则可以将其认定为借款。在双方分手后,基于借贷关系,可以要求对方偿还。而正常的消费,如琐碎的、节日等的转账和来往可以视为一般赠与。如果情侣间转账数额带有特殊意义,如“520元”、“1314元”,则可以认为是赠与,分手后也不能要求返还。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
-
刑事再审相关问题的探讨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71. 自诉案件可以由被害人、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提起。 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七条,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因受强制、威吓等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告诉或代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此外,根据第三百一十八条,自诉案件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附带
-
大棚房强拆相关问题探讨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23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包括: 1. 对行政拘留、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 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 对行
-
离婚赔偿相关问题的探讨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15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 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仅限于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不能主张损害赔偿; 2. 婚姻当事人一方存在特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暴、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 3. 夫妻离婚是由于该过错行为导致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以下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 重婚; 2. 与他人同居; 3. 实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