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和免税的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0-27 16:20:07 117 人看过

偷税、漏税和欠税是税收管理中的三种违规行为。偷税是指隐匿真实销售额或不报或虚报,漏税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成本以降低利润和所得税,而欠税是指已确定税额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缴的。如果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则是抗税行为。除税务机关追缴拒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外,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和欠税的区别在于:偷税是指隐匿真实销售额(不报或虚报);漏税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成本以降低利润和所得税;欠税是指已确定税额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缴的。如果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则是抗税行为。除税务机关追缴拒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外,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违法行为的种类与法律责任

税务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包括纳税人逾期未申报、少缴税款、逃避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对于税务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纳税人逾期未申报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会发出《税务催告书》,要求纳税人限期申报。如果纳税人逾期仍不申报,税务机关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从滞纳税款之日起至逾期申报之日止,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如果纳税人仍不申报,税务机关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纳税人少缴税款的行为,税务机关会追缴其少缴的税款,并处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将视同其认可其不申报行为,按上一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的50%确定应纳税额,处应纳税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纳税人逃避税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将视同其认可其不申报行为,按上一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的50%确定应纳税额,处应纳税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纳税人骗税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将视同其认可其不申报行为,按上一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的50%确定应纳税额,处应纳税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税务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纳税人则应当依法纳税,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规章。

偷税、漏税和欠税的区别在于:偷税是指隐匿真实销售额(不报或虚报);漏税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成本以降低利润和所得税;欠税是指已确定税额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缴的。如果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则是抗税行为。除税务机关追缴拒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外,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税务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包括纳税人逾期未申报、少缴税款、逃避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对于税务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纳税人逾期未申报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会发出《税务催告书》,要求纳税人限期申报。如果纳税人逾期仍不申报,税务机关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从滞纳税款之日起至逾期申报之日止,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如果纳税人仍不申报,税务机关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纳税人少缴税款的行为,税务机关会追缴其少缴的税款,并处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将视同其认可其不申报行为,按上一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的50%确定应纳税额,处应纳税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于纳税人逃避税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将视同其认可其不申报行为,按上一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的50%确定应纳税额,处应纳税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0日 12: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偷税漏税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刑法没有偷税漏税罪,只有逃税罪。逃税罪的法律规定有: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应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偷税漏税减刑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偷税漏税减刑的条件和程序如下:1.减刑的条件: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
    2023-08-13
    213人看过
  • 偷税漏税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偷税漏税法律惩罚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举报偷税漏税的方式有: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可以向税务机关举报偷税漏税的区别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
    2023-08-05
    100人看过
  • 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二、新刑法“偷税漏税罪”(逃税罪)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
    2023-05-02
    255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偷税漏税?
    偷税是纳税人采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是一种非法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一、合理避税和偷税漏税有哪些区别?①避税是合法的,是不违法的,这是与非法的偷税漏税根本的区别。②避税的目的是通过避免缴税、少缴税和推迟缴税,使税收负担最小化;偷税漏税是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③避税的手段是利用税法的不完善之处或漏洞;而偷税漏税是对法律的无视。④避税技术的应用一般应在应纳税事实发生之前。偷税漏税可以发生在纳税之前,也会发
    2023-03-21
    208人看过
  • 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
    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一、新刑法“偷税漏税罪”(逃税罪)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
    2023-04-01
    312人看过
  • 偷税漏税法律要如何规定
    对于偷税漏税行为,我国法律将其定性为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偷税漏税要坐牢吗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
    2023-08-01
    32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偷税漏税的法律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7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
    • 偷税漏税罪,偷税漏税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8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其他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量化标准的行为。偷税漏税罪这是一个俗称的罪名,应该讲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此罪名。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了偷税罪,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刑法》第二百零一
    • 偷税漏税法律上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7
      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偷税漏税的情形,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应当缴纳税收的义务时,故意违反相关的税收法律的规定,并不采取一种纳税申报或者虚假申报的这种方式,并且我们国家刑法当中201条,做出了具体逃税罪规定。偷税漏税的定义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
    • 偷税漏税和漏税漏税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2
      一、偷税罪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二、漏税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
    • 关于偷税漏税的法律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05
      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其次,自然人偷税漏税额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后,单位偷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