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未逃逸能否拘留责任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4 15:20:58 183 人看过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没有逃逸的,能不能拘留当事人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肇事者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者构成犯罪的,可以拘留肇事者。

一、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10: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是否会影响刑罚?
    不能。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因而在其归案后,即使产生了悔罪心理,实施了悔罪行为,但其“罪过”比起肇事后未逃逸的大得多,仅应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考虑,不宜适用缓刑。交通事故逃逸构成犯罪吗?交通肇事逃逸的属于犯罪。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
    2023-07-11
    427人看过
  • 未知情况下的交通事故逃逸是否能免责
    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算交通事故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避法律调查的行为,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构成有以下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动机是逃避救援义务和追究责任;2、客观方面,交通事故后逃逸必须符合法律规定;3、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空间因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算不算逃逸呢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无故离开现场都算逃逸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2023-07-02
    123人看过
  • 是否必须拘留轻微交通事故逃逸者
    一、是否必须拘留轻微交通事故逃逸者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不一定会拘留。虽然有逃逸行为,但是根据案情还不够交通肇事罪,不用刑事拘留。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这是行政拘留,是可以拘留,并不是一定会被拘留。二、轻微肇事逃逸如何处罚扣分轻微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如下: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三、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是什么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2023-11-21
    459人看过
  • 未成年人交通肇事后逃逸怎么承担责任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年龄十四周岁的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未成年人交通肇事后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应该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
    2023-06-04
    357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对方轻伤能不拘留吗
    不会被转刑事拘留。根据《刑法》及《民法典》的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是当事人负事故主要以上责任、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如果只是轻伤的,肇事者虽然存在肇事逃逸行为,但仍然不会构成犯罪,当然也就不会被刑事拘留。一、交通事故中的那些“私了”事儿当机动车遭遇非机动车或行人时,无论是否有责任,机动车一方都会手足无措。段先生启动车辆掉头时被迎面高速飞驰过来的助动车撞了,结果助动车驾驶员飞了出去,仔细查看后,发现对方仅轻微擦伤,被要求“给1500元私了”。叫来警察,警察判段先生全责并建议付钱了事。段先生犹豫不决—该不该给?给了会有后遗症吗?碰到“被私了”,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有疑惑:给了钱是不是就默认自己担全责?“私了”的钱保险(放心保)公司是不是不认可?“私了”了会不会有其他后遗问题?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人伤理赔相关负责人透露,交通事故中的“私了”手段确实不是最终裁断,但一般来讲,“私了”了结完的案件,
    2023-02-14
    110人看过
  • 交通事故无责任一方逃逸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逃避法律责任,而无责任的一方是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所以是不会构成肇事逃逸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
    2023-02-23
    436人看过
  • 交通事故是否有逃逸未遂
    交通事故没有逃逸未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交通事故没有逃逸未遂。没有交通肇事逃逸未遂的情况,如果肇事逃逸回来,按自首处罚;2、交通事故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造成的民事、刑事和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是逃避和逃避责任;3、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离开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等待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返回等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一、倒车碰到别人车走掉了算逃逸吗倒车碰到别人车走掉了,一般算逃逸的,但是倒车碰到别人车走掉了,有证据证明驾驶人在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不属于肇事逃逸。当事人一定要有证据证明的确不知情的情况下开车走的,交警才能认定当事人的行为不是肇事逃逸,不然交警会认定当事人为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023-06-27
    443人看过
  • 交通事故未被发现能否认定逃逸
    这个看是否存在过失。一般来说,本该“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明明意识到肇事的可能性却轻信没事就离开了,这样的情况一般都算逃逸。比如,开车时感觉碰了下或者撞到什么东西,但车辆驾驶人仅从后视镜上看了看,自认为没有发生事故,也没有停车检查,就开走了,这样的情况很可能会被认定为逃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
    2023-03-23
    51人看过
  • 交通事故认责任与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依法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肇事逃逸负全责是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筆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它的前提是使事故无法认定的,才负全责。一、哪几种情况负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二、三七责任误工费的赔偿比例是多少?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三七的说法实际是不准确的,应该是30%或者70%的赔偿比例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1、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
    2023-03-09
    211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划定后逃逸是怎样
    交通事故责任划定后肇事者逃逸拒绝赔偿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可以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是什么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3、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4、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是怎样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限:轻微事故5日内;一
    2023-03-03
    498人看过
  • 交通轻微事故逃逸拘留是否会进个人档案
    一、交通轻微事故逃逸拘留是否会进个人档案1、交通轻微事故逃逸拘留会进个人档案,交通轻微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二、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处理,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1、未取得机
    2023-06-04
    476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导致肇事逃逸算什么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事故不能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跑本身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过错,但逃跑并不一定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交通违法行为和过错,应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交通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对方有过错,或者有过错但与交通事故无关,或者因逃逸造成现场损坏,无法核实交通事故事实,逃逸方应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破坏证据、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一方有条件报案但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有条件报案但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承担同等责任。但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应当承担次要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责任
    2023-08-08
    270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是否算逃逸
    一、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是否算逃逸交通肇事报警后逃逸是属于逃逸状况的,交通肇事逃逸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二、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具体情形根据交管部门出台标准,以下8种情形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
    2023-11-26
    411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后能否购买保险?
    肇事逃逸对受害人不公平,对肇事者的责任追究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购买了相应的保险,就可以获得理赔。从法律角度来看,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应按照交强险的规定进行理赔。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肇事逃逸对受害人来说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对肇事者的责任追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购买了相应的保险,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理赔。从法律角度来看,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应按照交强险的规定进行理赔。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交通事故逃逸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在交通
    2023-08-26
    37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逃逸拘留三年后还能查逃逸人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21
      调查显示,肇事逃逸已经三年了。如果对方当时立案,无论发生多长时间,都会被逮捕,处罚非常严重。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审判的,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
    • 交通事故后逃避责任能否逃避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02
      不能逃避责任。一般受害人、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以及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等相关费用,建议进行伤残鉴定,若构成伤残可按照伤残等级要求支付伤残赔偿金,伤残赔偿金具体数额需根据赔偿系数以及当地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等综合计算。
    • 交通事故后尚未出责任认定书,交警能否对当事人进行拘留?
      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06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下达之前,由于无法确定是哪个人导致了该起交通肇事事件,因此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不得被刑事拘留。刑事诉讼法中定义的拘留行为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开展侦查工作时,对现行罪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性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强制程序。刑事拘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拘留的对象必须是现行罪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即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或拥有充分证据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犯罪立场的人;第二,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后逃逸的人能否构成逃逸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1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
    • 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能否算逃逸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8
      1、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的也是算逃逸的。 2、交通肇事后一旦成立逃逸的,即使事后自首的,仍然构成逃逸。根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