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罪和帮助逃避处罚罪的异同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8 09:51:27 145 人看过

庇罪和帮助逃避处罚罪主观方面都是出于故意,行为人都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目的;其犯罪行为的实施,都对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了侵犯。但二罪之间有所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包庇罪是一般主体,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则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包庇罪是以向司法机关做假证明等妨害证据的方式实施的,但根据刑法第362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

,情节严重的,也应当以包庇罪处罚。;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则表现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3)犯罪客体不同:包庇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是一种渎职行为。

(4)犯罪对象不同:包庇罪的犯罪对象是犯罪后的潜逃者、已被采取强制措施而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从服刑的关押场所脱逃的罪犯以及被判处管制、附加刑正在执行刑罚的罪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犯罪分子。

一、包庇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根据刑法,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提供财务的,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6条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条规定扩大了包庇罪的对象,把一般违法的卖淫者、嫖娼者纳入了包庇的对象。

二、区分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的界限

知情不举,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在:

(1)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举是明知是逃匿的犯罪分子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

(2)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作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举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

(3)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和行为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5: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交警帮助罪犯逃避处罚的刑责如何界定?
    交警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可能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交警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立案标准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露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2、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3、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露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4、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1、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刑事责任《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23-07-06
    405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探讨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为查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本罪的认识和处理尚有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影响了对该罪的查处,本文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对本罪主体范围的界定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熓孕小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规定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案标准加了一个等字,表明除上述机关之外,还有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具体包括哪些并未明确,实践中很难把握,而理论界对本罪主体认定问题上意见也很不统一。一
    2023-06-11
    173人看过
  • 对于犯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会怎么样惩罚
    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量刑规定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量刑标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定刑标准为: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14
    337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犯,非法拘禁罪量刑
    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是指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或者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的。我国刑法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量刑规定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量刑规定为: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2023-08-18
    270人看过
  • 帮助逃避处罚罪司法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2、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3、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4、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包庇罪和帮助逃避处罚罪的区别是什么庇罪和帮助逃避处罚罪主观方面都是出于故意,行为人都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目的;其犯罪行为的实施,都对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了侵犯。但二罪之间有所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包庇罪是一般主体,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则
    2023-08-05
    455人看过
  • 法官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会被判刑吗
    法官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会被判刑的,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指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或者因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等。一、公务员犯罪会被开除公职吗?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被判处刑罚的公务员应该被开除,不可能再在原单位上班。该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
    2023-03-24
    127人看过
  • 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而行贿如何定罪
    「案情」曹元鹏系某镇卫生院院长,该院临时工王建胜在为曹开车期间,与曹关系密切。2002年10月,王建胜离开卫生院后与张杰伟一起开始盗窃汽车。曹元鹏在工作中结识该镇派出所所长李国强后,两人交往甚密。2002年11月5日,派出所民警在夜巡过程中发现凌晨1时许王建胜与张杰伟一起在驾驶一辆无牌照汽车,且从二人随身携带物品中发现了螺丝刀、8把汽车钥匙、铁丝等物。在盘问过程中,王建胜借口家中母亲生病离开现场。张杰伟连同汽车则被带至派出所进行审查。王建胜回家后,当夜即打电话给曹元鹏,告知其因汽车来路不正张杰伟和汽车被镇派出所带回审查的事实,要求曹帮忙将张杰伟和汽车搞出来,并承诺这其中需要的费用由王提供。曹元鹏表示可以帮忙。第二天早上,王建胜将人民币5万元送至曹家。当天下午,曹元鹏到派出所找到李国强,说明来意后将5万元现金送给了李。11月7日,张杰伟和汽车被派出所放出。「分歧意见」曹元鹏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2023-04-25
    458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本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犯罪分子。(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向犯罪分子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2.向犯罪分子提供钱物、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3.向犯罪分子泄漏案情的;4.帮助、示意犯罪分子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翻供的;5.其他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
    2023-03-13
    226人看过
  • 协助罪犯逃避处罚的技巧
    本罪的客体要件。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侵犯的对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包括犯罪后未被抓获的犯罪分子和司法机关未发现的犯罪分子。本罪的客观要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客观上表现为有责任查处犯罪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提供便利。通风报信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后,也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前。所谓通风报信,是指向犯罪分子泄露,提供时间、地点、人员、计划、部署等有关查禁犯罪活动的信息。它不仅可以当面口述,还可以通过电话、电报、传真、信件等方式通知,还可以通过第三人通知。所谓提供便利条件,是指向犯罪分子提供住所等隐藏场所;提供金钱、物品、交通工具、证件资助其逃跑;或者指点迷津,协助其串供、隐匿、毁灭、伪造、篡改证据等。无论其提供方便的方式如何,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制裁,即免除行政处罚等刑事
    2023-07-07
    165人看过
  •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主体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必须为故意,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客观上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以下要件符合才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1.主体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主观上必须为故意;3.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4.客观上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构 成 帮 助 犯 罪 分 子 逃 避 处 罚 罪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为犯罪分子提供帮助、促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 明知是犯罪分子: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
    2023-09-07
    218人看过
  • 探讨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必要条件
    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要件为: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3、主体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客观要件(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二)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行为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后,也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前。所谓通风报信,是指向犯罪分子泄露、提供有关查禁犯罪活动的情况、信息,如查禁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案、计划、部署等。其既可以当面口述,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传真、书信等方式告知,还可以通过第三人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23-07-05
    201人看过
  • 探讨在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中如何认定漏当罪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认定:1、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2、行为人如果与犯罪分子事先通谋,出于共同故意而在事后帮助的,又会触犯所实施的犯罪,这时属牵连犯罪,对之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主观方面的认定本罪行为人具有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目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对何为犯罪分子?在如何理解和认定明知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犯罪分子的范围犯罪分子作为本罪渎职行为的对象,司法实践中对其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犯罪分子必须是经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有罪的人,如未经判决认定不能确定其为犯罪分子。其依据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本罪渎职行为的对象已被批准或决定逮捕,就可以称之为犯罪分子。笔者认为上述二种观点都有失妥当,犯
    2023-08-09
    52人看过
  • 涉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认罪认罚具结书怎么写?
    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本人姓名XX,(其他详细信息)权利知悉本人已阅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知书》,且理解并接受其全部内容,本人XX自愿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认罪认罚内容本人XX知悉并认可如下内容:1、XX区/县人民检察院指控本人XXXX的犯罪事实,构成犯罪。2、XX区/县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有期徒刑XX至XX的量刑建议。3、本案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自愿签署声明本人学历XX,可以阅读和理解汉语(如不能阅读和理解汉语、已获得翻译服务,且通过翻译可以完全清楚理解本文内容)。本人就第三款的内容已经获得辩护人/值班律师的法律援助并听取意见,知悉认罪认罚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本《认罪认罚具结书》,是本人在知情和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未受任何暴力、威胁或任何其他形式的非法影响,亦未受任何可能损害本人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毒品、药物或酒精物质的影响,除了本《认罪认罚具结书》
    2023-08-05
    156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是什么?
    1、徇私枉法罪属于渎职犯罪。“职务范围内的作为或不作为,渎职罪的立法本意就是处罚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徇私枉法罪客观上就是渎职行为在司法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2、徇私枉法罪的本质及其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为损害了司法公正。从其构成要件上看,行为人主观动机是徇私、徇情,目的是使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或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行为方式是枉法,而要满足行为动机,实现行为目的,其枉法行为只能是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刑法在犯罪构成上的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因此,在认定徇私枉法犯罪时应当审查行为人“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或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行为是否是利用本人职务之便实施的,如果与本人职务无关,不能认定构成徇私枉法罪。3、通说认为,徇私枉法罪中的利用职务之便,行为人“利用其主管、办理或经手刑事案件的便利条件”。但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在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
    2023-08-05
    15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于哪管辖,这属于包庇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6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 帮助单位一起逃税,帮助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怎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31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对罪状中的“犯罪分子”如何解释,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意见,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但实际上本法条中的“犯罪分子”反而不应包括“帮助时”已被法院生效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因为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已受到法律追究,
    • 帮助逃犯逃避追捕犯罪怎么处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9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算犯罪行为,《刑法》有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徇私枉法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区别和联系
      湖南在线咨询 2021-06-16
      1、徇私枉法罪属于渎职犯罪。“职务范围内的作为或不作为,渎职罪的立法本意就是处罚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徇私枉法罪客观上就是渎职行为在司法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 2、徇私枉法罪的本质及其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为损害了司法公正。从其构成要件上看,行为人主观动机是徇私、徇情,目的是使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或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行为方式是枉法,而要满足行为动机,实现行为目的,其枉法
    • 老X帮助好朋友逃命,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证据标准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1
      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