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结论质证的结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53:14 179 人看过

的结果主要有几个方面:

1、司法鉴定结论的内容层面。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方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或者申请重新鉴定、勘验,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补充的证据或者重新进行鉴定、勘验的结论,必须再次开庭质证。

2、司法鉴定结论的形式层面。如果发现鉴定书表达不规范、逻辑层次不清晰等,欠缺司法鉴定结论合法性的形式要件。应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5日 21: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鉴定结论相关文章
  • 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要求
    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要求,鉴定人有不同意见如何处理首先,司法鉴定结论必须直接回答鉴定委托方提出的鉴定要求。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应当规范、标准。司法鉴定文书不得使用文言、方言和土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不得载有案件定性和确定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内容。司法鉴定文书应当载明受理日期、委托人、委托事由、鉴定要求、送鉴材料情况、检验或者检查过程、鉴定(检验)结论或者审查(咨询)意见、鉴定(检验、审查、咨询)人以及其它应当包括的内容。鉴定(检验、审查、咨询)人应当在司法鉴定文书上签名并注明专业技术职称,对鉴定结论进行复核的司法鉴定人应当在司法鉴定文书上签名。司法鉴定文书经签发人签发后加盖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章。其次,鉴定结论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再者,鉴定人不能作出法律结论。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出具鉴定结论、检验报告,并且签名或者盖章。几个鉴定人意见有分歧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上写明分歧的内容和理由,并且分别签名
    2023-04-21
    136人看过
  • 质证后才出司法鉴定结果吗
    是的。如果因鉴定结论错误不服而要推翻,则一定要坚持申请重新鉴定。那么取得法官对重新鉴定的支持就是首要目的。当事人就不能单纯的只是提出申请,而要围绕重新鉴定申请准备充分合理的理由,要尽量搜集证据,要尽其所能。比如对鉴定结论提出充分有据合法合理的异议,包括针对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等等。这方面,可以参考的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到场。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等方法进行证据保全,并制作笔录。在符合证据保全目的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选择对证据持有人利益影响最小的保全措施。一、质证程序是怎样的1、质证程序的启动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可以由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提起,亦可以由法官提起,但最终决定权在法庭。2、出庭通知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人出庭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2023-02-11
    171人看过
  • 医学司法鉴定结论
    一、基本情况委托人:XXXXXXXXX委托鉴定事项:对XXX进行伤残程度评定受理日期:20XX年X月XX日鉴定材料:1、XXXXXXXXX委托书1份2、XXXXXX人民医院住院病历复印件1份3、DR、CT、MRI片共XX张4、XXXXXX身份证复印件1份在场人员:XXXXXXXXXXXX鉴定地点:XXXXXXXXXX鉴定日期:20XX年XX月XX日被鉴定人:XXX、男、汉族、出生年月:19XX年XX月XX日现住址:河南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二、检案摘要根据送检材料及委托书记载:20XX年X月XX日被鉴定人XXX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后到XXXX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0XX年X月XX日我所接受XXXXXXXXXXX委托对XXX进行伤残等级鉴定,X月XX日对其进行活体检查。三、检验过程1、查阅XXXX人民医院住院病历(号:15
    2023-06-04
    367人看过
  • 对司法鉴定结果不服如何质证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有四个法条,即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五十九条。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应当对这四个法条进行细嚼后,才能找出鉴定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说服法官不采信不真实的鉴定结论。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二)委托鉴定的材料;(三)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五)明确的鉴定结论;(六)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七)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对这一法条,应重点注意第(二)项委托鉴定的材料、第(三)项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第(四)项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对委托鉴定的材料应从提交的程序及证据的三性进行审查。对三性提出异议,一定要举出证据予以证明,否则,法官对你只有主张而无证据予以支持的说法是不会采信的。我在代
    2023-03-01
    477人看过
  • 浅析鉴定结论质证制度的完善
    质证制度是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司法证明目标的必经程序,但是,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原则和制度的确立和切实遵守,质证规则的最终确立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针对目前我国鉴定结论质证中存在的缺陷,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一)从立法上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规定在证据的取证、采证、查证和认证等一系列证据规则之中。立法上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和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况按照现代诉讼的直接言辞原则和交叉询问原则的要求,立法上必须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作为一项强制性要求,如果鉴定人不出庭作证将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效力。鉴定结论没有预定的证明力,鉴定人应该出庭作证,不得以书面鉴定结论代替鉴定人出庭作证。但符合下列情况的除外:①从案件性质、证据价值、所需成本等方
    2023-06-06
    381人看过
  • 司法鉴定结论不合法的情形
    一、司法鉴定结论不合法的情形司法鉴定结论不合法的情形有: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二、司法鉴定所是由哪个部门主管司法鉴定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律明确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同时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三、司法鉴定结论效力有哪些司法鉴定结论的效力:1.合法来源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2.符合规格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3.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4.本部门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5.距案发时间近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6.对实物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2023-04-25
    439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鉴定结论
    相关咨询
    • 结论质证的结果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0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的结果主要有几个方面:司法鉴定结论的内容层面。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方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或者申请重新鉴定、勘验,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补充的证据或者重新进行鉴定、勘验的结论,必须再次开庭
    • 司法鉴定的结果要质证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29
      如果因鉴定结论错误不服而要推翻,则一定要坚持申请重新鉴定。那么取得法官对重新鉴定的支持就是首要目的。当事人就不能单纯的只是提出申请,而要围绕重新鉴定申请准备充分合理的理由,要尽量搜集证据,要尽其所能。比如对鉴定结论提出充分有据合法合理的异议,包括针对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等等。
    • 司法鉴定结果必须质证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9
      如果因鉴定结论错误不服而要推翻,则一定要坚持申请重新鉴定。那么取得法官对重新鉴定的支持就是首要目的。当事人就不能单纯的只是提出申请,而要围绕重新鉴定申请准备充分合理的理由,要尽量搜集证据,要尽其所能。比如对鉴定结论提出充分有据合法合理的异议,包括针对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等等。
    • 司法鉴定结果必须质证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1
      如果因鉴定结论错误不服而要推翻,则一定要坚持申请重新鉴定。那么取得法官对重新鉴定的支持就是首要目的。当事人就不能单纯的只是提出申请,而要围绕重新鉴定申请准备充分合理的理由,要尽量搜集证据,要尽其所能。比如对鉴定结论提出充分有据合法合理的异议,包括针对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等等。
    • 刑事鉴定结论质证意见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5
      对出庭的鉴定人和鉴定结论,应注意从以下方面质证:(1)鉴定人与案件的关系;(2)鉴定人与被告人、被害人的关系;(3)鉴定人的资格;(4)鉴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5)鉴定的依据和材料;(6)鉴定的设备和方法;(7)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的关系;(8)鉴定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