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一、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如何构成的
1、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构成为:主体是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其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主观方面为过失,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零九条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对卖淫嫖娼行为如何界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的认定标准与刑法层面的认定标准不一样,分析如下:
首先,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该原则的具体要求为: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行为处理。虽然提供手淫服务从广义上属于性行为,但是从罪刑法定的角度来看,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为获取金钱等利益而提供手淫服务应不属于刑法上的卖淫行为。刑法上的卖淫应是指为了金钱等利益而与对方发生性交行为,即有性器官的接触。刑法对强奸罪既遂标准的几种学说就反映了刑法规定的性行为应有性器官的接触。
其次,刑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手段,最为严厉,执法成本及副作用也最大。且罪名的设定、犯罪行为的界定及解释应遵循谦抑性原则,即未穷尽其它途径之前不宜设定为犯罪,否则易导致刑罚力量的过分扩张。从立法层面上,刑法的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能一概适用于刑法。
无证驾驶不属于刑事犯罪,无证驾驶属于行政处罚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相关人员处以人民币两百元以上至人民币两千元以下这其间不等的罚款,还可以对相关人员处以拘留15天的处罚。
刑事犯罪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触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而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146人看过
-
以什么为依据: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444人看过
-
刑法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445人看过
-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行政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359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317人看过
-
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的基本法律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491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8根据我国的情况,行政合法性原则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一项行政活动的合法,首先就要求实施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没有依法成立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所为的行为自然不应具有法律效力。该项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使行政权的组织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和组织条件以及人员条件。 2、行政活动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无法律即无行政”(当然
-
-
安全生产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4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具体规定为: 1、以人为本; 2、谁主管、谁负责; 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4、安全具有否决权; 5、三同时; 6、四不放过; 7、三个同步; 8、五同时。
-
-
原物返还纠纷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条【返还原物请求权】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权利人为物权人。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的主体应为失去占有的所有权人、他物权人及其他依法享有权利的人。至于占有人,无论其是否为有权占有,均应依据占有请求权行使权利,而不能依返还原物请求权行使权利。 2、须有他人无权占有动产或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