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接到法院传票也不联系原告怎么处理
被告接到法院传票也不联系原告的,法院会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在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状或答辩状和证据后,依法作出的判决,就是缺席判决。
二、被告缺席判决的条件
被告缺席判决的条件有:
1.经过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合法传唤,人民法院要严格地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对当事人进行传唤。
2.经过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两次合法传唤,要经过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的两次合法传唤,传唤的次数不得少于两次,而且两次传唤都必须合法。
3.被告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虽经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的两次合法传唤,还要看被告人没有到庭有无正当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三、民事诉讼起诉流程
1.选择管辖法院一般来说,我国民事诉讼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则一般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在级别上,普通案件一般由基层法院(也就是区县级法院)管辖。
2.提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明诉讼参与人身份等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3.取得一定证据并在法官指导下出庭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的特征是具有公权性、强制性、程序性、特定性、自由性。民事诉讼反应民事主体权益之争,民事主体不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处分其权利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三条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限制。
-
原告告被告多长时间被告接到传票
215人看过
-
原告收到传票被告是否也收到了
242人看过
-
被告收到传票后,不露面也不接受,该如何处理?
157人看过
-
被告不接传票原告有义务找被告吗
136人看过
-
原告也有传票么
331人看过
-
原告接到传票要做什么
81人看过
-
原告本人不接收传票被告法院又不接收怎么办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1不接受,法院可以采取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方式来送达传票。不影响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
-
原告被告收到传票后, 被告人再与被告分别收到法院传票给原告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13法院向原告和被告送达传票,基本上没有先后,是同时邮寄,或者同时通知双方到法院领取的。因为法院现在案多人少,案件一到承办法官手中,就会立即安排开庭日期,在向双方当事人邮寄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的同时,会将开庭传票一同邮寄。如果不同时邮寄,可能会出现一方举证期满,而另一方还没有期满的情况,影响开庭,可能会重新再一次确定开庭日期,进而影响案件正常审结。《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
-
被告不接传票能否开庭?法院给传票不接怎样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5法院传票不接不违法。但是法院可以留置送达,与送达给本人效果是一样的。确实下落不明的,可以公告送达,与送达给本人效果一样,但是时间比较长。法院开庭传票依法送达后,原告未到庭的按撤诉处理,被告未到庭的缺席审理,对于被告人来说丧失了当庭反驳原告的机会,降低了胜诉的机会。
-
原告、被告、被告人经传票或者法院传票,被告人不出庭,该如何处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0法院传票是指由案件原告准备的、由法庭下达的法律文书,其作用是通知答辩人其被起诉的信息。一般来讲,法院传票要求答辩人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作出对于传票的回应;在简单的民事案件中,该答辩人可于法院传票中指定的日期到庭参加法庭听证审理,同时答辩人也可选择不回应法院的传票,任由法庭下达缺席判决,此时,答辩人需要承担败诉的风险。民事审判程序中:原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
-
原告起诉被告住址不能确定被告人已收到法院传票,法院不理怎么处理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08此种情况无法起诉。人民法院依据原告起诉时所提供的被告住址无法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当要求原告补充材料。原告因客观原因不能补充或者依据原告补充的材料仍不能确定被告住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向被告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据原告起诉时提供的被告住址无法送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已于2004年10月9日由最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