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2、法院受理。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5、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监外执行的程序是什么?
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总的来说,如果被监外执行,说明当事人构成了刑事犯罪,在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也不是所有罪犯都可以被监外执行。就像是罪犯患有严重的疾病,也必须到司法部门指定的医院去开具医疗诊断证明,没有医疗诊断证明不能申请保外就医。
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中,满足监外执行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才可以,一般对监外执行采取的是社区矫正,并由居住地的派出所实施监督,行为人必须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合法的民事活动,一般是不可以离开监外执行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
执行程序中执行权与审判权关系研究
394人看过
-
死刑执行方式研究
160人看过
-
民事案件结案后多久执行及执行程序
487人看过
-
刑事案件二审程序后的执行问题
390人看过
-
研究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标准
111人看过
-
执行局何时开始执行案件?
77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刑事执行监外执行的刑事诉讼立案程序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03(1)对具备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判决时,可直接决定。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载明罪犯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依据等内容。 (2)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对具备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 批准后,由居住地司法局执行,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执行机关应
-
执行法院刑事侦查局涉外刑事案件的执行期限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1第一,涉外事件当事人可能不住在中国国内,他们参与诉讼和相关文件交流需要很长时间 其次,外国人在中国提起诉讼通常需要翻译,这影响了诉讼的效率,延长了诉讼期限 第三,在没有协议免除认证的情况下,外籍当事人向我国提交的诉讼证明书和授权委托书必须经过公证和使用,领事馆的认证人有效,加上邮寄等要素,其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第四,外国当事人一般不熟悉中国的法律,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也有适应的过程,为了保证外国当事人
-
案件到执行局多久执行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03执行案件立案后6个月内执行。法院执行立案后,法院应在6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如果法院在6个月内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申请执行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不予执行。
-
民事执行程序执行有什么程序条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03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必须具有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 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决定书。②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给付内容。③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故意拖延、逃避或拒绝履行义务。
-
刑事案件违法执行程序该怎么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4你可以申请审判监督程序。对于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决和调解书,不排除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法律专门规定了纠正有效法律文件中错误的程序,即审判监督程序。上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对已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不服的,可以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