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同意或宽恕的行为,是指没有经被害人的承诺而实施的侵害法益的行为,被害人在事后同意接受该种侵害,或放弃对被害人的告诉,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形。
我国刑法上可以成立事后同意或宽恕的行为包括两类案件:一类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另一类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两类案件的刑事诉讼的发起者是被害人,被害人有权决定是否同意、宽恕行为人。
另外,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八种不起诉的情形之一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现实中有很多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都没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作为犯罪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些轻微的只侵犯被害人自身法益的行为,如果被害人在事后予以同意、宽恕,这种同意、宽恕行为便成为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的凭证,进而侵害行为被列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范畴,行为人从而得以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一类行为不能被归入事后同意或宽恕的行为之列,因为其非罪的根据不是被害人的同意或宽恕,而是《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被害人的同意或宽恕只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证据。
-
即使受害者在故意伤害后宽恕
215人看过
-
逃逸肇事者得到宽恕
332人看过
-
被害人宽恕指什么
476人看过
-
继承宽恕制度概念
231人看过
-
宽容与宽恕:从字面到内涵的演变
282人看过
-
刑事案件因对方而得到了宽恕
448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对方是否愿意宽恕行政拘留?安徽在线咨询 2025-01-15如果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决定,即使受害人表示谅解、不追究责任,处罚决定也不能被撤销。除非被处罚人不服并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处罚决定才会被依法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九条,如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行为情节特别轻微,或者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或者出于他人胁迫或诱骗,或者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者有立功表现,公安
-
2022年继承人有销毁遗嘱的严重行为被继承人表示宽恕后怎么样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03继承人有销毁遗嘱的严重行为,被继承人表示宽恕后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
交通肇事罪是否可以被宽恕,坐牢是否为唯一惩罚?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23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交通肇事罪方面,若被告人已得到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检察机关将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若起诉不可避免,法院将根据案情轻重做出适度减轻或从轻的判决。具体而言,若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导致公共财产严重受损等严重后果,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是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后逃逸,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罪犯,则应判处七年以
-
被害人宽恕可以从轻处罚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29被害人宽恕可以从轻处罚,但不是必须。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判刑。刑罚是刑事处罚的简称,指行为人因为违反刑法规范而受到国家机关实行的法定的强制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