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个人可以起诉诈骗罪吗?
公民个人不可以起诉诈骗罪,因为诈骗罪是公诉案件。
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此,受害人应当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或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诈骗罪属于公诉案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在哪些情况下诈骗罪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不构成犯罪的或者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被认为是犯罪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三条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存在诈骗行为,按照《刑法》第266条当中的规定是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但是对于公民个人而言,遭遇到诈骗之后,需要将证据提交给公安机关,然后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负责审查起诉,而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是不能够自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可以先民事起诉后刑事起诉诈骗吗
302人看过
-
一起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可以民事起诉吗
481人看过
-
可以用诈骗罪起诉传销吗
291人看过
-
是否可以以诈骗罪起诉欠钱人
398人看过
-
被骗后私人能以诈骗罪起诉吗
298人看过
-
民事诉讼后再起诉刑事诈骗可以吗
421人看过
-
民事诈骗罪适用合同诈骗还可以起诉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4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成立的前提是刑事诉讼已经成立。附带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所追究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追究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如果刑事诉讼不成立,附带民事诉讼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被害人就应当提起独立的民事诉讼,而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外,如果刑事诉讼程序尚未启动
-
因被骗30万,可以民事起诉诈骗人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9如果确实存在合同欺诈的情况,可以通过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你可以退房,要求对方把支付过的房款返还给你。若是对方不还,可以凭判决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欺诈欺诈情况严重的,可以办案,通过公安立案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
诈骗罪最高检法院可以起诉一个人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09诈骗罪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检察机关认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将提起公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
-
诈骗罪公民可以起诉吗,最新的规定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22法律分析 如果存在诈骗罪的犯罪事实,公民不可以直接去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因为诈骗案件属于刑事公诉案件,应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所以公民应该向司法机关进行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之后移交给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由人民法院判决,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不能构成刑事立案条件的,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
债务人可以以集资诈骗罪起诉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2【】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