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确定了利用自媒体等传播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针对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出台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网络安全和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2014年10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确定了利用自媒体等传播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针对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措施。
利 用 信 息 网 络 侵 害 人 身 权 益 案 件 审 判 规 定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审判规定主要是针对利用网络平台侵犯人身权益的案件制定的。这类案件往往涉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互联网产品,而被告人则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信息,或者利用网络发布暴力恐怖、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信息,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财产损失。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惩处。而网络平台则有义务加强管理,对涉及违法犯罪信息的用户进行及时处理,防止信息传播引发新的侵权行为。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此类案件,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并对被告人进行严惩。同时,人民法院应加强与网络管理单位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确定了利用自媒体等传播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针对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措施。这一规定主要针对利用网络平台侵犯人身权益的案件制定的。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惩处。同时,网络平台有义务加强管理,对涉及违法犯罪信息的用户进行及时处理,防止信息传播引发新的侵权行为。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此类案件,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并对被告人进行严惩。同时,人民法院应加强与网络管理单位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文书和公开实施的职权行为等信息来源所发布的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与前述信息来源内容不符;(二)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添加侮辱性内容、诽谤性信息、不当标题或者通过增删信息、调整结构、改变顺序等方式致人误解;(三)前述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但网络用户拒绝更正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予更正;(四)前述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仍然发布更正之前的信息。
-
网络暴力是否会被视为侵权行为?
302人看过
-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行为
379人看过
-
保护自己免受网络犯罪的法律要点
384人看过
-
个人网络行为是否与暴力行为息息相关?
466人看过
-
网络暴力触犯了哪条法律
224人看过
-
网络言语暴力是不是犯罪
180人看过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 更多>
-
2000元网络诈骗能否受法律保护?四川在线咨询 2025-01-12确实如此。在实践中,对于网络诈骗行为所涉及到的金额问题,只要受害者所受损失价值在3000元人民币及以上,就被视为达到足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凡是涉案金额未达此一标准的网络诈骗案件,通常不会引发刑事追究。因此,如果您遭受了网络诈骗,即便总计涉案金额高达2000元,也仍然有权利向公安机关报案。另外,除非诈骗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否则即使未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相关部门也仍可依
-
网络合同合同合同保护是否应享受法律保护?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09网上签约受法律保护。网上订立的合同是以电子交换数据的形式订立的合同。只要合同由要约人发出,要约人在承诺期内发出承诺,受要约人未对要约做出实质性变更的,合同在承诺到达要约人时依法成立,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网络暴力构成犯罪犯罪条件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5构成犯罪的条件: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刑法》第十三条,一
-
暴力行为是否违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5-01-07犯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如果犯罪行为构成轻伤及以上伤害,将被定罪为故意伤害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犯罪行为导致他人重伤,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罪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如果犯罪行为未构成轻伤,将会受到治安处罚。治安处罚包括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和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犯罪行为情节较
-
暴力犯所犯罪行为会受到减刑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3只要罪犯符合减刑的条件,在监狱里面积极的改造肯定是能够进行减刑,具体减刑可以结合相关规定来看。刑法上所说的减刑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措施的犯罪分子,如果在执行期间,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就可以给予刑罚种类的变更,或者刑期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