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伪造证据罪怎么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08:14:42 467 人看过

如果通过暴力、威胁、贿买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别人作伪证的,那么一般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触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犯罪嫌疑人,情节严重的,通常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条的犯罪不限于刑事诉讼中,还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行政诉讼法》第49条都明确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与当事人共谋或受当事人指使,在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情况

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要件有: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10: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其行为构成什么罪
    律师解答: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1、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2、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3、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
    2024-05-20
    360人看过
  • 当事人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定什么罪
    当事人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一、双方取得隐藏犯罪证据应该怎么量刑行为人涉嫌隐藏犯罪证据的,应这样量刑:可能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二、伪造会议记录罪如何处罚犯伪造证据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如果与重大事故、事件有关,作假违法,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应受到法律的追究。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023-02-19
    181人看过
  • 窝藏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故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消灭罪迹与毁灭罪证的行为构成窝藏罪。本法增设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认为窝藏罪包括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我们认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犯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如何合理划清其界限,还需要研究。帮助伪造证据罪的处罚是什么帮助伪造证据的处罚:1、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以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
    2023-08-14
    343人看过
  • 法院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一般会判几年?
    帮助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话才构成犯罪,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第三款还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该罪的,从重处罚。一、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适用什么刑法?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需要如下犯罪构成:1、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是故意;2、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3、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是行为人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4、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二、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既遂一般会怎么判?帮助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话才构成犯罪,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第三款还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
    2023-03-22
    206人看过
  •  刑法中关于帮助毁灭罪与伪造证据罪的规定
    我国刑法明确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认定标准。如果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同时又触犯了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的,那么就属于牵连犯罪。对这种情况下的当事人,应该择重罪,即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从重处罚。我国刑法明确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认定标准。一般情况下,如果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同时又触犯了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的,那么就属于牵连犯罪。对这种情况下的当事人,应该择重罪,也就是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从重处罚。 徇 私 枉 法 罪 与 枉 法 裁 判 罪 的 区 分 及 适 用徇私枉法罪与枉法裁判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徇私枉法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为个人谋取利益,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枉法裁判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
    2023-09-01
    72人看过
  •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区别
    (1)客体不完全相同。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而包庇罪的客体单指司法机关对犯罪人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的正常活动。不包括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2)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虽然两罪在主观上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但包庇罪必须明知是犯罪的人,主观上有作假证明的故意;而本罪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而且所实施的这种行为会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仍决意要实施,并希望这种社会危害结果发生。(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限于当事人,既可以是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其他案件中的当事人;而包庇罪的对象必须为已经实施了犯罪的人,即触犯了刑法并构成犯罪的人,既包括作案后潜逃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拘留、逮捕、关押、监管的未决犯和已决犯。(4)发生的范围不同。本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过程中,发案范围较广;而包
    2023-08-04
    459人看过
  •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样子的行为?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为:1、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的认定在妨害司法罪这一类型的犯罪中,一般是从行为对法益的侵害程度以及造成的结果等方面评价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毁灭、伪造证据是否造成严重后果;(2)帮助毁灭、伪造证据是否是重要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足以影响罪与非罪的认定,此罪与彼罪的区分,足以影响量刑档次和量刑幅度的升降;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足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成败或者使其诉讼利益受到重大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只要具备上述情形之一,即可认定为情节严重。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具有一定道理。对关键证据的虚假陈述,往往会严重扰乱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并严重侵害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具有较大的社会
    2023-08-11
    244人看过
  • 证据毁灭与伪造罪行的法律认定原则
    确定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要件有: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帮助伪造证据罪判决的依据具体是什么?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的,判决的依据具体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帮助伪造证据罪是指与当事人共谋或受当事人指使,在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2023-08-11
    293人看过
  • 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帮助”之理解
    有的刑法教材认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帮助,实质是指一切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1]有的学者认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帮助,仅仅也只能是指当事人本人实施以外的一切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因为不能期待当事人本人不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即缺乏期待可能性。但对于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是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故立法上禁止的只是他人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2]以上观点对“帮助”的理解都过于狭隘。笔者认为,要全面理解“帮助”,应该从性质、行为方式、主观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看。要准确理解“帮助”,离不开对被帮助者,也就是当事人行为的分析。如果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毁灭、伪造证据,那这种行为只能看作是前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自然延伸,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我们也不能期待当事人此时做出适法行为,这是法律对人性弱点的无奈和妥协。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如果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属于共同
    2023-06-11
    493人看过
  •  协助毁灭罪与伪造证据罪构成要件分析
    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1. 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作为犯罪行为的主体;2. 故意作为犯罪主观方面;3. 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作为犯罪对象;4. 帮助当事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具体行为。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如下:1.犯罪行为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3.犯罪的对象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4.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为帮助当事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协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如何认定?协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故意协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行为。这种罪行在法律上属于妨害司法公正罪的一种,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当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认定。在司法审判中,证据是保障案件公正的基础,而伪造或者毁灭证据,无疑是直接挑战司法公正的行为。因此,对于协助毁灭伪造
    2023-08-22
    98人看过
  • 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是什么
    1、犯罪对象不尽相同。前罪的犯罪对象是证人和“他人”;后罪的犯罪对象一般来说是各类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2、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前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后罪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这里的当事人包括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3、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不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帮助当事人的动机,且这是该罪必备的构成要件;妨害作证罪则无此要求。4、成立犯罪的要求不同。前罪刑法没有对此作出明文要求。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必须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通常是指因行为人帮助毁灭、伪造了证据,严重妨碍了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因行为人的帮助行为造成
    2023-04-13
    65人看过
  • 自己毁灭证据算毁灭证据罪吗
    犯罪嫌疑人自己毁灭证据如何认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己有破坏案发现场、消灭作案工具等行为的,可以认定为毁灭证据,可以先行拘留。一、没有立案能否采取刑事拘留一般没有立案是不能采取刑事拘留的,立案是一个案件办理的开端,只有立案了才能有后面的其他程序。但是有例外,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分子或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紧急情况指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可能会让犯罪分子逃脱或可能会让侦查变得十分困难的情形,如:犯罪分子犯罪后有逃跑、自杀的企图或者在逃,犯罪分子有毁灭证据或串供的可能,以及行为人身份不明或有重大嫌疑的。二、逮捕与刑拘的区别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逮捕与刑事拘留的规定,逮捕与刑拘的区别主要是逮捕与刑拘的适用条件不一样,逮捕主要用于已经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不适用逮捕会造成社会危险。而拘留主要用于现行犯,比如犯罪嫌疑人有毁灭证据、逃跑、自杀
    2023-04-06
    432人看过
  • 伪造证据罪怎么处罚,怎么判断伪造证据罪
    ​一、伪造证据罪怎么处罚,怎么判断伪造证据罪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又触犯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重罪即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从重处罚。2、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界限(1)主体不同。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而后者为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才能构成其罪。(2)帮助的对象不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中的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也包括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而后者的当事人,则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3)毁灭、伪造的证据范围不同。伪造证据罪中,
    2023-06-11
    433人看过
  • 满足什么条件会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满足以下条件会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1)主观要件: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2)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3)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要件: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立案标准(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其行为往往使当事人逃避法律制裁,或者冤枉无辜,使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受到侵犯。(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是: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帮助。所谓毁灭证据,是指将证据销毁、彻底破坏,使证据完全消灭或者完全丧失证据的作用,如:烧毁足以有犯罪的物证,消除犯罪现场的血迹,等等。所谓伪造证据,是指制造虚假的证据,对证据内容进行篡改,使其与真实不符。如:制造虚假的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等等。行为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实施各种毁灭或伪造证据的行为,亦可表现为出谋划策、提供
    2023-07-27
    7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如何量刑毁灭伪造证据罪和串供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3
      毁灭、伪造证据罪和串供罪的量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 伪造证据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21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伪造证据罪。伪造证据既包括伪造刑事证据,也包括伪造民事证据;既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也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有利的
    • 是还是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3
      包庇罪肯定是定不了的,因为(法律不强人所难,是他亲生父亲的嘛)。
    •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毁灭证据罪的界限应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0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而后者为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才能构成其罪。 (2)帮助的对象不同。本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中的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也包括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而后者的当事人,则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 哪些属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01
      (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3)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