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妻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是否可以起诉
如果前妻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是会得到支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抚养费标准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来调查。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确定。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
3.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4.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抚养比例。
不给付抚养费的强制执行:如果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拒不交纳法院有关抚养费的判决或者调解书,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要求有关单位协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对方财产等措施。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时,不得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专项资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拒绝支付抚养费是否属于依法支付孩子抚养费
144人看过
-
父母要求孩子支付抚养费,孩子拒绝支付是否合法?
402人看过
-
孩子满18周岁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
145人看过
-
前妻拒绝支付抚养费,诉讼之路在哪里?
300人看过
-
不给看小孩可以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124人看过
-
孩子因抚养费拒绝支付,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52人看过
-
前妻拒绝支付抚养费该怎么办,小孩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5-01-10首先,离婚后,抚养孩子的责任通常由一方承担,而另一方则需要承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这是因为父母离婚后,只有一方会与孩子共同生活,因此双方在抚养费的承担方式上存在差异。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可以 directly 提供食宿,而不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则需要提供金钱或生活物品。尽管两者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如果随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因特殊情况无法承担抚养费,那么不随其共同生活的
-
不付抚养费拒绝前妻探望孩子,那离婚不付抚养费可以拒绝探望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6离婚不给抚养费也不可以取消探视权。探视权是父母对孩子的法定权利,不能因为没有支付抚养费而被随便剥夺。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起诉对方,要求其支付抚养费,但是不能阻止对方行使探视权。《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也不得禁止对方的探视权,探视权是法定权利,只有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才有权中止。
-
男人起诉前妻是否可以拒绝探望孩子福建在线咨询 2021-09-05起诉前妻拒绝探望孩子是合理的。离婚时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需要按照双方的协商或者是法院的判决书中的相关规定向孩子准时足额的支付抚养费用,同时没有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拥有探望孩子的权力,如果对方拒绝,并且协商无效的,是可以向法院起诉的。
-
子女赡养抚养费拒绝支付能起诉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61、子女不给赡养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权利。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
女方拒绝与男方见面并探望孩子,男方是否可以拒绝支付抚养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2针对父母因不让其探视子女而拒绝支付抚养费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恰当。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每位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成为父母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 如果父母在探望子女的过程中,其行为或状态对子女的身体或心理状况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中止该父母的探望权利;待中止原因消除之后,父母的探望权应当得到恢复。需要强调的是,若无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