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头协议对法律上是否有效
口头合同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口头合同受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口头协议可以解除合同吗
口头协议可以解除合同。符合解除合同条件,口头解除合同也是有效的,但该解除合同的意思必须到达对方当事人。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三、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的区别
1.口头合同指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订立口头合同的好处是:简易方便,缔约成本低。实践中,口头合同是大量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合同形式。常见的是对于那些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的合同行为。但口头合同的缺点也很明显,因没有文字为据,对履行没有约束,一旦发生纠纷,难于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不便处理。
2.书面合同是指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合同形式。多以合同书、信件和等有形地表现。书面合同较为安全,能有效地预防和辩明纠纷。但书面合同会影响交易的便捷,凡事必起草条文并签字盖章,有时容易丧失商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n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n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民法律上合伙人口头协议是否有效
466人看过
-
口头约定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上是如何确定的
468人看过
-
离婚协议书口头是否有效
276人看过
-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否受到限制?
244人看过
-
口头协议和合同有什么区别,口头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496人看过
-
人民调解口头协议登记表是否有法律效力
498人看过
-
在法律上是否算是口头协议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3一般算数。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
口头协议有什么不足之处,法律对口头协议效力的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口头协议有什么不足之处口头协议的局限性体现在: 1、法律规定有些种类的合同是必须采用书面方式签定的,口头协议无效。 2、诉讼实践中口头协议很难取证,需要大量辅助证据。 3、当事人双方的话语是否为口头协议,很难认定。 4、当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内容不一致时以书面协议为准,口头协议无效。二、法律对口头协议效力的规定我国法律对口头协议的效力的规定有:1、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
-
口头协议能打官司吗是否有法律效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31口头协议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是能打官司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的形式分别有书面、口头或其他法定形式。起诉的法定条件分别有: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
口头上承诺债务转让协议是否有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91、只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口头上的债务转让协议也有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一条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
2022年口头协议合同是否有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0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等,口头形式也是合同的一种。除法律所规定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外,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即为有效合同。 有效的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