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血检一百五十七会被起诉。醉驾血检一百五十七属于醉驾行为,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交通违章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二十毫克就算酒后驾驶,大于等于八十毫克即为醉酒驾驶。另外对于当事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血检4个+的能取保候审吗
醉驾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条件,同时办理相关的取保手续后才可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调换血液是否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
295人看过
-
逃避法律制裁能否通过取保候审实现?
454人看过
-
能否因盗窃罪不立案而逃避法律制裁?
371人看过
-
哺乳期是否安全逃避法律制裁?
441人看过
-
是否可以依靠避税合同逃避法律制裁
345人看过
-
酒驾害人害己,逃逸是否能逃脱法律制裁?
395人看过
醉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更多>
-
醉驾157能不能判缓刑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如果没有前科问题,并且没有以下情况之一,被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极大。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
-
能否逃避行政拘留的制裁?重庆在线咨询 2025-01-311. 行政拘留难以逃避,当事人只能申请暂缓行政拘留。若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抗拒执行并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如下:对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由作出决定的送达拘留所执行。若当事人对抗拒执行,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2. 当相关的当事人违反我国的行政法律时,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当事人也可以缴纳相关的保证金,对行政处罚进行暂缓处理。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若触发这
-
肇事者如何逃避法律制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5-02-0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1.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2. 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3.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人; 4. 机动车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5. 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
被检测157属于醉驾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21血醇含量157毫克/100毫升的,涉嫌危险驾驶罪,处2月8天拘役的刑罚。相关因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没有具体的量刑标准,综合各地基层法院的量刑案例,血醇80毫克/100毫升的,基准刑为一个月的拘役,每增加2毫克/100毫升增加1天的拘役。
-
扒窃小偷吞异物能否逃避相关的法律吧制裁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6所谓扒窃行为,一般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窃取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通常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二是秘密窃取的对象通常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背上的衣服口袋内的财物。如果行为人趁顾客短暂离开座位时行窃,或是窃取乘客放在公共交通工具行李架上等非贴身位置的财物,一般可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