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公司挪用公款界定,一般有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000元到10000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二万元到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五万元到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私人公司挪用公款罪的定罪数额是多少
《刑法》第384条
(一)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进行非法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3)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4)其他严重的情节。
进行营利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挪用公款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
(2)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
(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
(4)其他严重的情节。
(三)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00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界定,如何区分
229人看过
-
如何认定挪用私人公司公款罪
312人看过
-
私营公司法人拿钱是挪用公款吗
358人看过
-
怎么界定挪用公款行为
51人看过
-
挪用公私财物是怎样规定的
148人看过
-
如何界定借用公款与挪用公款
23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界定,如何区分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27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罪之间的区别是:1、定义不同。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2、犯罪主体不同。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3、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不同。公款私存是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公共财物的
-
公司股东挪用了公款,应该怎么界定股东挪用公款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7如果行为人已将公款挪出,但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尚未使用,这种挪而未用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侵害公款的所有权,因此,应比照挪用公款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若是已经使用,因根据相关规定给以处罚。
-
怎样界定公司的挪用资金行为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2挪用资金是指以临时使用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给他人的行为。 本罪的挪用资金行为包括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归还;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开展营利活动; 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等三种具体情况,行为人有这三种情况之一的,属于挪用资金行为。
-
公司私自挪用员工的公款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30涉嫌挪用公款罪,建议及时委托律师。参考法条: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
-
怎么界定挪用公款,法律怎样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1想要界定挪用公款,可以从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上进行考量: 1、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是特殊主体,具有特定性和公务性。 2、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但只是暂时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打算以后予以归还。 4、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