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中的法律平等保护原则的历史演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5 10:24:17 287 人看过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不论法人、自然人还是非法人组织,不论法人规模大小、经济实力雄厚与否,不论自然人是男、女、老、少、贫、富,不论非法人组织经营什么业务,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他们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民事主体之间如果没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愿,更不能实现公平交易。民事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是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首先体现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这种法律资格,不因自然人的出身、身份、职业、性别、年龄、民族、种族等而不同,所有自然人从法律人格上而言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其次,体现为所有民事主体之间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虽然国家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时,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的行政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存在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当机关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从事交易时,二者的法律地位则是平等的。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利包括哪些

(1)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以平等的保护。不因公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出身等原因给以差别对等。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

(2)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行使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源于平等权的价值观,平等权的观念与理论原则要求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高度概括,它构成了基本权利形成与运行的指导性原则。

(3)平等权是实现其它权利的方法或手段。平等权是基本权利体系的一种,同时也是实现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手段,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7日 05: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平等权相关文章
  • 军人一等功的历史沿革和演变
    军人立一等功意味着可以增加军衔和职务工资档次。高中或者是中专以上学历的,符合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条件,有机会成为军官。转业或者复员回家,地方政府会负责安置工作,并且会优先给予安排。如果考军校,在其文化统考成绩的基础上,按照文化科目考试原始成绩的百分之10加分录取。有军人一等功有什么待遇军人一等功待遇: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军官,可以提前晋衔或者提高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文职干部,可以提前晋级别等级或者提高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九条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
    2023-07-01
    93人看过
  • 重婚罪的历史演变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和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也就是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重婚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一方或双方已存在有效婚姻。如果双方没有存在婚姻关系,属于未婚、离婚或丧偶的,不能构成重婚;第二、有配偶又和他人登记结婚,属于法律上的重婚;虽然没有登记结婚,却和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属于事实上的重婚。现实生活中,重婚的主要形式是:事实上的重婚。重婚罪的类型有哪些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
    2023-07-01
    179人看过
  • 中国遗产税税率的历史演变
    遗产税的征收方法,《新版草案》超额累计税率表的附件对应纳税遗产净额不超过80万的,税率为0;超过80万的部分0-50万、50万-200万、200万-500万、500万-1000万以及超过1000万的适用税率分别为10%、20%、30%、40%、50%,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为5万、25万、75万、175万。遗产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遗产净额适用税率-速扣除数”。2022年房产遗产税税率是多少房屋遗产继承税也是属于房产税的一种类型,房屋遗产继承税的征税对象是作为遗产继承的房屋。关于房屋遗产继承税的交纳标准和征税的数额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1、执行遗嘱及管理遗产的直接的必要费用按应征税遗产总额的0.5%计算,但最高不能超过五千元。2、被继承人死亡前五年内发生的累计不超过二万元的赠与财产。3、被继承人拥有所有权,并与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共同居住、不可分割、价值不超过五十万元的住房。价值超过五十万的,只允
    2023-07-04
    424人看过
  • 研究政府非法征地的历史演变
    1、地方政府越位:非法批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的批租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根据征用土地的性质(基本农田还是一般农田)和需求面积的不同逐级上报审批。但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下的招商引资、建设优先战略,与大宗土地征用须上报国家审批的硬性约束形成了直接的利益冲突。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方政府开始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甚至以发展是硬道理为由,无视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实行项目跟着领导走、规划跟着项目走、超越审批权限批地的违规操作。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纵容甚至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随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违规侵占基本农田。根据清华大学土地课题组从国土资源部了解的情况,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非法批地案占80%,80%的违法用地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非法批地呈现的新特征是违规宗数显著减少,但面积
    2023-07-02
    486人看过
  • 遗弃罪保护法益的历史变化
    随着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遗弃罪所保护的法益也在不断变化,且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1950年7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第134条对遗弃罪作了如下规定:“对于有养育或特别照顾义务而无自救力之人,有履行义务之可能而遗弃之者,处3年以下监禁。犯前项之罪致人于死者,处4年以上15年以下监禁。”在此,遗弃罪被规定在第十章侵害生命健康与自由人格罪中,而且遗弃罪的义务包括特别照顾义务,并不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遗弃。但是,在1979年刑法典中,遗弃罪被规定在第七章妨害婚姻、家庭罪当中,这说明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婚姻家庭关系。旧刑法中的传统观点认为,本罪的法益是“被害人在家庭中受扶养的权利”、“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要求行为主体与被害人属于同一家庭成员,并且是按照亲属法的规定来定义行为主体与“扶养义务”的。1997年修订刑法时,立法者取消
    2023-03-28
    355人看过
  • 目的正当性不是宪法平等原则全部
    在我看来,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很难通过宪法平等原则的检验。宪法平等原则不仅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求国家的任何公权力机构,包括像北大这样的公办大学也必须平等地对待所有考生,不能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进行区别对待,否则就可能因违反宪法平等原则而构成高校招生歧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权利,而北大此招生政策对考生权利产生直接和明显影响的、有约束力的公权力行为,显然有义务尊重宪法平等原则,不能歧视考生。北大的此招生政策是否违反平等原则,可从北大制定此招生政策的目的、手段以及手段与目的之间是否符合比例原则进行综合判断。北大为什么要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根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布的消息,此举在于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使更多偏才、怪才能够顺利进入大学,以便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如此看来,此举目的在于实现克服高考形式平等的弊端,实现实质公平。在目的层面上可以
    2023-06-08
    212人看过
换一批
#公民基本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平等权
    词条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 更多>

    #平等权
    相关咨询
    • 宪法的平等原则和保护原则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5
      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并可以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获得救济的权利。
    • 宪法中的平等权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2
      (1)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以平等的保护。不因公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出身等原因给以差别对等。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2)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行使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源于平等权的价值观,平等权的观念与理论原则要求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高度概括,它构成了基本权利形成与运行的指导性原则。(3)平等权是实现其它权利的方法
    • 平等保护原则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5
      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并可以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获得救济的权利。
    • ? ? 平等保护原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27
      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并可以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获得救济的权利。
    • 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平等原则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28
      中国宪法规定,宪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禁止歧视和压迫任何民族,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每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和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习俗的自由。第二章第三十四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