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事人发现网络谣言, 他们应该首先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 然后立即拨打110报警, 向公安机关报告此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制造虚假的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当事人发现网络谣言,他们应该首先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然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报告此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制造虚假的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处 理 网 络 谣 言 的 方 法 是 什 么 ?
散布谣言是一种不良行为,可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散布谣言的行为,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素材2中的内容,如果散布的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谣言,则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则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而如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因此,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散布谣言,不传播虚假信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散布谣言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我国法律已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若散布谣言,则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因此,我们应该不散布谣言,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网络谣言举报标准
432人看过
-
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
484人看过
-
举报谣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456人看过
-
如何打击网络谣言和诽谤?
367人看过
-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67人看过
-
如何举报散播新冠谣言
430人看过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
在网上有人谣言如何举报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31、如果有人在网上到处散播谣言可以报案。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
-
网络传谣言举报规定是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3网络传谣言有可能犯法。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如何认定网络谣言和故意造谣?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7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一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转发次数超过500次; 造成受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举报网络谣言受哪种治安处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
-
如何防止网络、微信等网络、网络虚假虚假信息的流传、谣言的传播?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3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快捷化,导致舆论、舆情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迅速化,对维稳工作构成了一定压力。在当今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关键时期,做好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宣传攻势。实践证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可以有效预防谣言的流传。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广泛借助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