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本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20:12:53 104 人看过

我国宪法学界公认的宪法基本原则有四个: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它们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因为作为宪法制定的依据它们是宪法其它原则和各种宪法规则产生的基础,是整部宪法的主心骨。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对这些基本原则都是予以确认的,一部宪法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基本原则都将是不完整的。周叶中教授认为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彻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莫纪宏教授认为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宪法始终,对整部宪法及宪政都有一种宏观指导的作用。例如人权原则并不只适用于公民权利一章,它对总纲、国家机构各章都有指导作用,它要求国家的一切政策、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都要保障人权,与其说个人自由权是一个法律救济办法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政府权力的问题。分权原则也不仅仅适用于国家机构一章,分权本身就是保障人权的产物,保障人权手段的多样性与分权体制直接相关,人权既需要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予以确认,也需要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救济的手段予以保障。法治原则更是至始至终体现在整部宪法中,不论是公民权利、还是国家权力,或者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都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如果说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因为贯穿宪法始终而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那么法理学上的公平、正义等为何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自己不能当自己的法官为何不能成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它们中有的不也是贯穿于宪法始终吗?不也是在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宪法及宪政都有一种宏观的指导作用吗?笔者认为,法理学上的公平、正义、秩序、平等、自由等是一种法的价值理念,是指导所有法律(包括宪法)的基本精神,它们在不同的部门法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法不溯及既往是公平正义在刑法上的体现,民法中的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等价交换体现了民事领域中的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在宪法中则集中表现为人民主权、分权、人权、法治原则,它们是法律价值在宪法中的反映,其中人权、平等的法律价值直接成为宪法中的基本原则,公平、正义则通过人民主权、分权、法治原则在宪法中的确立而体现出来。宪法如果不确立人民主权、分权、法治,不保障人权,就是一部非正义的、不公平的宪法。法理学上的普遍原理与各部门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产生了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有宪法的特点,如果直接将公平正义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没有很好地突出宪法自身的特征,因为公平正义不仅可以指导宪法,也可以指导任何一部法律。宪法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规定,因此法的普遍价值与宪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产生了人民主权、人权、分权、法治这样高度概括的宪法基本原则。由于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所以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自己不能当自己的法官不能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因为它已经被分权原则所概括,是分权的含义之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最具包容性的原则,它应该包含其它的具体原则,而不是被这些原则所包括,这才符合基本原则的特征。只有更抽象的法理原则才能覆盖宪法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些法理原则来自自然法,具有超越一切实在法的力量。德沃金认为法律原则具有的道德情感使法律具有了道德特征,正是法律的这种由法律原则所给予的道德特征,给予了法律特别的权威,也给予了我们对法律的特别的尊敬。夏勇教授认为蕴涵基本价值的根本法则,才是宪法所由产生的根据,并决定宪法和宪政的真正本质和道德基础。只有这样的法则,才能高于宪法,并因此真正赋予宪法以根本法特征,使宪法享有最高的法律权威。这样的法则叫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修辞策略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法、自然法、最高法、天法,也可以称之为共识、基本原则、宪政观念、道统、天道等,这种宪法之上的法,要求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制度和法律都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宪法的基本原则使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建立了联系,它们作为人定法的道义基础奠定了宪法乃至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合理性与正义性。

基本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形式,各国不完全相同。有的国家明确地将这些原则写在宪法中,一般是写在总纲或总则中,也有写在序言中的(如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凡人权无保障、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还有一些国家并没有在宪法中明确列出这些基本原则,但字里行间渗透出这些原则的思想,如美国宪法第一、二、三条分别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作出了规定,呈现出三权分立的格局,美国宪法并没有明确提出三权分立,但它却是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后的人权法案也没有明文规定保障人权的总原则,但十条权利法案的内容明确地体现了保障人权的指导思想。宪法的完善与否主要应当看其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至于宪法基本原则是以隐性的还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不是不重要的。从宪法形式的角度来看,集中、明确地在宪法总纲(或总则)中规定宪法的基本原则比在宪法中分散地、模糊地表现这些原则更符合立宪技术的逻辑性、完整性、清晰性的要求。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7日 23: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宪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是什么?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是什么?宪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2023-04-15
    153人看过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从《共同纲领》,
    2023-04-15
    318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我国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2023-04-15
    463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什么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大多数村民的真正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二、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什么原则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
    2023-04-06
    317人看过
  • 宪法基本知识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的基本特征: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二,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个人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同于普通法律。一般国家对宪法的制定都设立专门机构,如宪法委员会、制宪会议等,同时各国对宪法的通过与修改也规定了比较严格的程序。我国的政治制度1.我国的人民民主转正制度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023-04-24
    274人看过
  • 宪法:基本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
    一、平等权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习惯、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包括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又包括守法上的平等,而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5.法律面前的平等只是法律范围内的平等,而不是事实上的平等。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教育网2.表达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2023-04-24
    40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中国宪法基本原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3
      正是因为我国宪法所具备的一般性和普遍的特征,所以平时我们对自由,人权,平等,选举,监督等这些都几乎看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宪法应为是兼具法律性跟政治性的,所以也不能完全的说就是一部法律制度。我们通过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也应该能够对宪法有全新的认识的。
    • 宪法基本原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4-02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0
      正是因为我国宪法所具备的一般性和普遍的特征,所以平时我们对自由,人权,平等,选举,监督等这些都几乎看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宪法应为是兼具法律性跟政治性的,所以也不能完全的说就是一部法律制度。我们通过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也应该能够对宪法有全新的认识的。
    • 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2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 宪法基本原则是什么宪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08
      我国宪法的特征: 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需要特定的程序。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三、法治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