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有何根据
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的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民事欺诈立案标准的认定: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如下:
1.行为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以夸大事实或者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谋取利益。刑事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目的来骗取他人财物;
2.民事欺诈行为存在于广泛的民事行为,刑事欺诈则一般不是以民事行为为基础进行民事行为以外的行为;
3.侵害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所侵害的对象是一般民事秩序,刑事诈骗侵害的对象只能是财产所有权;
4.严重性程度不同。刑事欺诈行为通常要比民事欺诈行为严重很多。民事欺诈只会承担民事上的赔偿等责任。
三、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故意,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因此,按照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欺诈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包括“重大过失”均不构成“欺诈行为”。
2.要有欺诈的事实。当事人除了有欺诈的故意,还必须有欺诈的事实存在。欺诈的事实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隐匿真实事实;三是歪曲真实事实。如果按照法律或者合同行为人有告知的义务,行为人没有告知(即沉默)也构成欺诈。
3.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所谓表意人陷于错误,不仅指表意人原本没有错误,因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也包括表意人已有错误,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更深的错误。如果相对人未受欺诈的情况下陷于错误,则不构成欺诈。
4.须对方因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无此错误,而根本不为意思表示;二是无此错误,则不以此条件为意思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
根据欺诈罪的立案标准的规定,欺诈多少钱会被判刑?
282人看过
-
民事欺诈立案条件
282人看过
-
根据规定欺诈是刑事案件吗?
379人看过
-
轻伤不立案的根据标准
254人看过
-
根据规定民事欺诈罪要坐牢吗
391人看过
-
根据哪些标准来立案深圳诈骗罪
162人看过
-
有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欺诈赔偿标准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1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
民事欺诈如何认定立案标准,应该如何处理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4应这样认定民事欺诈案的立案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根据如何进行立案标准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8根据刑法第237第3款的规定,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儿童的。由于儿童对性的辨别能力很差,法律并不要求行为人实施暴力、胁廹或者其他方法。不论儿童是否同意,也不论儿童是否进行了反抗,只要对儿童实施了猥亵的行为,就构成本罪,就应当立案侦查。相关知识链接:猥亵儿童罪与奸淫有幼女罪的区别猥亵儿童罪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奸淫幼女是指行为人与不满十四周
-
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9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
-
如何确定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状况,在规定的金额范围以内,共同研究制定本地区的执行标准,然后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