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重复处理行为”探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4:14:27 329 人看过

重复处理行为对于中国大陆是一个较新的法律术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在第一条第2款第5项中对于重复处理行为作出规定,让学界产生立法走在理论前面之叹。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的理解涉及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当事人提起申诉有哪些情形?其次,谁驳回,驳回主体是行政机关还是人民法院?再次,重复处理行为是什么?在回答上述问题后还需要解决驳回对当事人提起申诉是否仅仅为重复处理行为情形之一的问题,如果是,那么重复处理行为还有哪些情形?

申诉在我国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申诉包括诉讼性申诉和复议性申诉。诉讼性申诉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不服而提出的申诉,可能引起再审。复议性申诉是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又无权起诉而提起的申诉。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未起诉,丧失诉权后提出申诉。

2、复议申请人对终局复议决定不服提出申诉。

3、复议被申请人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对复议决定不服提出申诉。据此,当事人提起申诉的情形应当是复议性申诉中所列三种情形,驳回主体应为行政机关。

根据德国法的理论,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系指行政机关对先前行政行为已确定的行政法律关系状态予以再确定,并未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之行为。中国学界对于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内涵与外延意见不一。有学者把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和行政强制执行等行为列入行政重复处理行为范围。有学者认为行政重复重复处理行为不仅包括行政主体依申请作出的行政重复处理行为,还包括行政主体依职权作出的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有学者将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内涵界定为:原行政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行政行为通过正式法律救济途径无法救济或救济不足之后向原行政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提出再次处理申请,原行政机关及其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与原行政行为内容一致,且未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行为。笔者采最后一种观点。

将重复处理行为、复议性申诉及行政复议三者作行政程序进行上的先后比较,复议性申诉后于行政复议,而重复处理行为是复议性申诉的一种处理结果,又后于复议性申诉。行政复议有两种结果,对复议决定服从和对复议决定不服从。对于不服复议决定的后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终局的复议决定和非终局的复议决定,对于终局的复议决定可以提起复议性申诉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对于非终局的复议决定行政相对人当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因不享有诉权而无法提起行政诉讼,只能提起复议性申诉。如果行政相对人对非终局的复议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未能提起行政诉讼,则丧失诉权,但可以提起复议性申诉。对行政相对人或者行政主体提起的复议性申诉,处理后果有产生新的法律效果和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两种,重复处理行为即为此处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处理后果。

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包括两种情形:

1、驳回了当事人即行政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和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提起的申诉2,维持了原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复议决定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情形为申诉处理机关并未改变原复议决定及其依据理由。驳回当事人申诉仅仅为重复处理行为中的一种,法律只对此种情形进行规制。原因在于驳回拒绝了审查程序的启动,而作出维持决定则已经进行了审查程序,申诉人的目的即在于通过申诉进入再次审查程序,驳回使这种目的无法实现,维持则已经实现了这个目的。对于无法实现目的的申诉当事人会寻求其他的救济方式,比如起诉,这就相当于是行政诉讼中对再审无法实现而进入后再审阶段,后再审阶段目前是不存在的。规定不受理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在于已经出现了前述情形而对此情形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解决,贸然使之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会出现混乱,让行政行为之确定力,公定力和执行力同样出现不稳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8: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当事人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按撤诉处理吗
    如果当事人重复起诉,人民法院将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情形的;(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六)重复起诉的;(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的;(十)其他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情形。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审理。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或者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
    2023-02-27
    348人看过
  • 试析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除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外,还对大量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进行了审查和执行。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就如何执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规定,出现了几种理解和认识。对此,笔者就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理解发表粗浅之见。一、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是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
    2023-04-24
    357人看过
  • 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申请人孔某某不服被申请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09年12月25日对其作出的京建法权注〔2009〕88号《不予撤销房屋所有权证决定书》,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10年2月2日,本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并依法受理。经审理查明:申请人曾向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第三人贾某某的京-东私成字第02299号房屋所有权证。申请人提出第三人贾某某系农业户口,不符合购买公有住宅楼房的条件。东城区人民法院作出(2008)东行初字第193号《行政判决书》,认定产权单位将自管公房出售给第三人贾某某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驳回申请人的诉讼请求。申请人上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9)二中行终字第126号《行政判决书》,认定涉案房屋登记在第三人贾某某名下并无不当,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申请人又于2009年11月30日以同一理由向被申请人提出申请,要求
    2023-06-02
    344人看过
  • 行政复议中重复诉讼和简易诉讼的区别
    1、重复起诉指的是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2、重新起诉符合起诉要求的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则不会被受理。3、当事人不得重复起诉。当事人重复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已受理的,应当驳回起诉。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二审中撤回起诉还能再起诉吗二审撤回起诉后,不能再次起诉。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裁定撤销一审裁判。原审原告在第二审程序中撤回起诉后重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案件驳回意味着什么法院驳回的意思是,要求不合理,所以不受理诉讼要求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书生效后,诉讼主体不能就同一诉讼请求和事实向人民法院重新提出诉讼,若当事人仍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依
    2023-04-01
    132人看过
  • 浅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显失公正)。有学者认为,针对行政行为适当性作出的复议决定仍然属于行政裁量行为,不属于现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三,复议机关不予受理、不答复。如果是复议前置的。被告为复议机关;而自由选择复议或诉讼的,被告可以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也可以是复议机关。3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问题解决对策(1)两种救济制度的优势并举原则。在构建二者关系的问题上,奉行自由选择原则抑或穷尽救济制度原则,都应该秉持最大程度保护相对人权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两种制度、两种原则各有所长,可采取互补之的方法寻求救济之路。比如,人民法院在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争议的案件时,人民法院认为是合法的但失当的,可以告之相对人撤诉,另起行政复议。(2)相对人诉讼标的的更多选择权。诉讼标的究竟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还是复议机关,如上面所述,遵行谁行为、谁被告的原则,但是为了避免程序的不必要增加。可以充分利用复议
    2023-06-06
    439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与行政诉讼中证据概念辨析
    证据是用以证明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存在的客观证明材料。一般的证据法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包含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两个要素。证据能力是指客观材料成为证据的资格和要求,一般包含证据的形式、取证的主体、证据的内容三方面的考察。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事实的能力,也就是指证据能够证明什么、能够证明到什么程度的效力。从古至今,由于诉讼历史的发展,证据也经过了从神示证据到法定证据再到自由心证三个发展阶段。神示证据阶段,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是混同的,完全依靠所谓的神明等超自然力量决定证据的资格和效力。这种神示证据因为其欠缺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被法定证据所取代。法定证据适应了封建时代君主和教会集权专制的需要。当时的法庭将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作出了格式化的区分。首先确定了要成为证据的底线即证据能力,然后再用明文法典的形式对每一种证据种类的证明力作出区分。例如当事人的口供等于四个见证人的供词等等。应该说,法定证据相对
    2023-06-06
    260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行为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法律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受法院判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是指因行政行为受到侵害,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更多>

    • 行政诉讼中如何处理重复起诉?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3
      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
    • 如何处理行政诉讼中的重复起诉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2
      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
    • 行政诉讼中的重复起诉如何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04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 行政诉讼重复诉讼如何处理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3
      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
    •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复议受理即为受理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6
      自复议机关收到之日起算,行政复议受理即为受理。停止执行申请人无权决定。法律规定的提供之执行除被申请人、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或者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后复议机关同意的,可以停止执行之外,其他的主要就是行政决定被撤销、不可抗力、执行标的物灭失、执行对象死亡但无遗产和义务承受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但无财产可供执行和义务承受人等等停止执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