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弥补立法“偏差”软件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9:03:33 107 人看过

2002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即用户在未经许可使用软件的侵权民事责任,限制在商业使用的范围内。

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取消了原条例中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即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的复制,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只是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从而把其他一切在未经授权时,非商业性合理使用软件的情况,排除在合法之外。

对此,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许多人认为,新条例对软件版权的保护水平,超出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实,WTO对著作权的保护(包括软件)并没有要求延伸到计算机用户,更不排除人们对软件的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大发展,如何保护软件著作权问题,论战已久,见仁见智,成为热点问题。

有学者呼吁,著作权法的责任并不涉及软件用户,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本来就不构成侵权责任。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软件的特殊性和软件著作权人的特殊利益,以用户是否直接营利、是否商业行为等,作为侵权的标准。就我国入世而言,一方面,WTO的《知识产权协定》对软件用户责任未作规定;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协定》明确规定,将计算机程序作为文字作品保护,而对使用侵权文字作品的用户,著作权法原本就不涉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软件保护水平应该合理。

人们赞成保护软件著作权,但反对只顾及权利人的利益、不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过度保护,更反对保护垄断暴利;人们普遍支持按照WTO标准保护软件著作权,但反对假借我国入世而超过WTO标准要求,不顾社会发展现实的过度保护,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损害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人们广泛尊重知识产权,但同时呼吁应对其合理保护而不是过度保护。

2002年3月,九届五次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对我国软件的保护水平问题,应当重视社会各界呼声,顺应民意。为此,他们分别提出了要求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议案,其中包括三个可供选择的具体方案:

(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改著作权法,在著作权法中直接规定软件保护办法,同时废止《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由国务院再次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广大消费者意见,除去其中保护水平过高的规定;

(3)由最高人民法院就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布司法解释,修改行政法规中保护水平过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软件用户只有在商业使用的情况下,未经授权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从而使得单位和个人在教育、科研、公务等非商业活动中,可以合理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使我国的软件保护水平开始趋于合理,这将促进这些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多年来,各界对我国软件保护水平的争论,特别是新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又升级的激烈争论,是新中国立法史上少有的情况,其中的一些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的意见,得到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热情支持。他们分别按照法律程序提出议案和提案,使体现国情反映民意的呼声进入了国家机关完善立法的实际操作之中。国情民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出现,从而化解了我国立法对软件保护水平过高的问题,使立法中的不足得以补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7: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软件保护相关文章
  • “驰名商标保护”司法解释解读
    在下列民事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以商标驰名作为事实根据,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对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一)以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诉讼;(二)以企业名称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诉讼;(三)符合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抗辩或者反诉的诉讼。【解读】按照按需认定的原则,司法解释严格限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范围,只有在审理涉及驰名的注册商标跨类保护、请求停止侵害驰名的未注册商标,以及有关企业名称与驰名商标冲突的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中,才可以认定驰名商标。而对于其他一些可能涉及驰名商标的知识产权纠纷或者不正当竞争案件,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是案件要件,法院对于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不予审查。
    2023-04-23
    439人看过
  • 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司法解释
    一、刑事案件立案的条件司法解释(一)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这里所指的有犯罪事实,主要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二)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刑事案件立案的目的是对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刑罚应罚性行为的进行追究。因此,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以上情形只要属于其中之一者,就应当决定不立案。已经立案追究的,在侦查阶段应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应不起诉;在审判阶段应终止案件或者宣告无罪;在执行阶段应按审判监督程序依法重新审理。另外,对于自诉案件,自诉人起诉后,只要符合下条件
    2023-04-12
    173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有权向经营者索取购货发票或者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凭证。所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可持前款所列凭证要求经营者予以修理、更换、退货或者承担其他责任。释义:本条是关于消费者索取、使用有关消费凭证的权利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但对消费者具有索取消费凭证权没有予以明确。在现实消费生活中,由于没有明确消费者的这项权利,一般经营者往往借故不给出具相应的消费凭证,当发生消费纠纷后,吃亏的往往又是消费者。为了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本法从消费者的九项权利中又派生出一项,即消费者享有索取购货发票、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消费凭证的权利。购货发票,就是我们
    2023-04-21
    109人看过
  • 计算机软件的司法保护是什么
    著作权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针对计算机软件采用的最普遍的司法保护模式。我国也是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中加以保护。1、软件著作权的取得。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来说,只要软件一经开发完成就会自动取得著作权(即版权),而不论其是否发表,也不论是否办理了登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可见登记并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软件著作权取得的必备条件,更不是软件获得司法或行政救济的前提,而仅仅是一种权利的初步证明。所以,登记不是取得软件著作权的必要条件。2、软件的保护范围。著作权法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的“作品性”进行保护,并不保护软件的思想以及其“功能性”。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等都不属软件保护范围,且对软件的保护仅限于“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
    2023-04-27
    392人看过
  • 计算机软件的司法保护是什么
    1、软件著作权的取得。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来说,只要软件一经开发完成就会自动取得著作权(即版权),而不论其是否发表,也不论是否办理了登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可见登记并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软件著作权取得的必备条件,更不是软件获得司法或行政救济的前提,而仅仅是一种权利的初步证明。所以,登记不是取得软件著作权的必要条件。2、软件的保护范围。著作权法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的“作品性”进行保护,并不保护软件的思想以及其“功能性”。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等都不属软件保护范围,且对软件的保护仅限于“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的具有创造性的软件。3、软件著作权的内容。概括起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人身权和财产
    2023-04-16
    497人看过
  • 再审立案司法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一、再审立案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再审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以再审事由,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条,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内,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所列明的再审事由,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二、申请再审的流程是什么?1.对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2.对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民事裁定不服申请再审的,应向二审人民法院提出。【法律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三、再审案法院不
    2023-06-06
    239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软件保护的概念是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出发的,它强调的是利用以加密为主的技术手段保护软件不被破解。从理论上说,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所有的软件保护技术都可以被破解。但是,如果一种保护技术的安全强度达到了让破解者付出比购买软件还要高的成本,这种... 更多>

    #软件保护
    相关咨询
    • 环境保护法司法解释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18
      环境保护法的司法解释如下: 1、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部门,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有称环境法,有称公害法,有称污染控制法,有称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我国在立法上称为环境保护法; 2、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
    • 新司法解释真的偏向男性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6
      没看过。不知道你指哪方面。如果是婚前财产公正,目测没有偏向男性。因为本身分割财产就限于共同财产,现在是细分。当然,对于那些希望婚后拿男方一半财产的妹子当我没说。。。。
    • 新司法解释真的偏向男性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8
      没看过。不知道你指哪方面。如果是婚前财产公正,目测没有偏向男性。因为本身分割财产就限于共同财产,现在是细分。当然,对于那些希望婚后拿男方一半财产的妹子当我没说。。。。
    • 个人信息保护法司法解释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4
      关于您的问题,是这样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现尚在制订中。涉及法律名称的确立、立法模式问题、立法的意义和重要性、立法现状以及立法依据、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例外及其规定方式、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关系、对政府机关与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不同规制方式及其效果、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信息自由流动的关系、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特定行业的适用问题、关于敏感个人信
    • 软件法是保护软件的著作权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0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