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假冒警察能判什么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5 19:20:26 343 人看过

冒充警察执法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

在对本罪进行立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的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例如,为了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者荣誉待遇,甚至是为了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恶性一般限制在“骗”的范围内,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抢劫、强奸的故意,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一种给受害人心理上造成威胁,使之不敢反抗的手段,属于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例如,冒充缉私人员,威胁走私分子交出走私物品;冒充司法人员,逼迫被告人家属与之发生性关系等,都应分别以抢劫罪强奸罪等论处。如果没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例如,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出于虚荣心,单纯为了达到与他人结婚的目的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为了顺利住宿或购买车船票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都不构成本罪。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是怎么处罚的

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出卖获利,有的是为了炫耀,以显示自己消息灵通等,但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但是如果行为人出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以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09: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冒充警察绑架罪判几年
    法律综合知识
    假扮成警察从而进行绑架活动是极其严重且罪行滔天的犯罪行为,可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这种恶毒的行径对社会的安定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通常会被科以较长时间的监禁或无期徒刑,同时还包括严厉的罚款或财产没收。在情况较轻时,犯罪分子将面临从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和相应的罚金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2024-08-12
    450人看过
  • 冒充警察犯罪构成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冒充警察抓嫖罚款怎么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在对本罪进行立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的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例如,为了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者荣誉待遇,甚至是为了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
    2023-07-11
    125人看过
  • 穿警服假冒警察入户抢劫被判十五年
    5月14日,因多次冒充警察进行抢劫的刘某林,被福建省南安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1998年9月至10月间,刘某林伙同刘某防、李某、黄某(三人均已判刑),身着警服,携带手铐等作案工具,乘坐摩托车,三次窜到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梅山镇王某、胡某、赖某家中和纪某的诊所,以查身份证、暂住证等为借口,进行抢劫。1998年9月10日晚,他们在王某家将正在聊天的刘某和一女子铐上手铐,以送派出所报送劳动教养半年及罚款5000元相威胁,共强行抢走两人500元;同晚在胡某、赖某家将胡某铐上手铐,强行抢走胡某金戒指2枚、金耳环1副和赖某金耳环1副;10月31日晚,在纪某诊所以送公安机关处理来威胁在该诊所里的纪某和叶某,并殴打叶某,强行抢走叶某金耳坠1副、银手链1条和纪某金手链1条、金戒指1枚、白金戒指1枚及价值一万多元银行存折一本。法院审理认为,刘某林冒充公安人员,多次入户采用暴力、胁迫手段,强行劫取他人财物,
    2023-06-11
    166人看过
  • 冒充警察拐卖儿童什么罪
    一、冒充警察拐卖儿童什么罪针对蓄意假扮警察且在这个身份下进行拐卖儿童活动的恶劣行径,将会引发数个法律层面上的犯罪指控,其中主要涉及到两项罪名:拐卖儿童罪以及招摇撞骗罪。首先,假扮警察的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招摇撞骗罪,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秩序,同时也损害了其公信力与声誉。其次,若在假扮警察的过程中,进一步实施了拐卖儿童的行为,那么将主要被判定为犯有拐卖儿童罪,这无疑是对儿童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或者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儿童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冒充警察罪立案标准在此温馨提示您,若有人假借国家机关之名进行招摇撞骗,我们应将其视为犯罪行为并立即启动刑事立案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对此类事件,我们将对涉案责任人作出
    2024-07-26
    296人看过
  • 假冒警察诈骗的处罚方法有什么
    假冒警察诈骗的处罚方法具体如下:(1)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继续追缴违法所得并退还被害人;没收作案工具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什么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假冒警察诈骗是什么罪假冒充警察的,涉嫌招摇撞骗罪。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述规定从重处罚。冒充警察构成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
    2023-08-13
    151人看过
  • 穿警服冒充警察判多久
    法律综合知识
    一、冒充警察判多久冒充警察招摇撞骗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二、不是警察穿警服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需要看是具体的案件情况,不是警察穿警服是违法的行为,公安机关可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在此范围内作出处罚,同时处罚决定书应该符合法定程序,并依法送达行政相对人,若其达到一定的损害后果的,是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九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购买、穿着和佩带与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式样、颜色、图案相仿并足以造成混淆的服装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
    2022-10-02
    358人看过
  • 假冒警察招摇撞骗的应当判多久?
    判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的”,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多次进行招摇撞骗的;招摇撞骗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造成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等等。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按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一、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是什么?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
    2023-06-21
    237人看过
  • 假警察证可能判刑吗
    可能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一、中国对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量刑标准中国对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情节来看的,不同程度的情节有不同的量刑标准。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二、
    2023-03-12
    313人看过
  • 冒充警察诈骗法定的什么罪
    冒充警察诈骗将构成招摇撞骗罪。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最新招摇撞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构成招摇撞骗罪的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量刑处罚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包括多次进行招摇撞骗的,招摇撞骗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造成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等。二、招摇撞骗罪既遂法院一般怎么判刑?招摇撞骗罪既遂法院一般会这样判刑: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行为人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应依照前述规定从重处罚。三、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能判多久冒充军
    2023-06-21
    306人看过
  • 什么是冒充警察执法的罪名?
    行为人冒充警察执法的,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对于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行为人,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应在前述量刑基础上从重处罚。警察有执法证吗没有所谓的执法证,只有自己的警官证,办案需要出示自己的身份。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023-08-14
    323人看过
  • 根据规定假冒警车什么罪
    假冒警车可能涉嫌犯非法买卖警用装备罪,具体来说,若是同时满足以下构成要件,则涉嫌犯了此种罪名: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的管理秩序。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是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需要。它既能表明人民警察的身份,又能保证人民警察执法的权威、强制力和严肃性。为此,国家对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的制造、生产、买卖,等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不法利益,非法制造、买卖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导致人民群众对警察真假难辨,不仅严重损害人民警察的形象、声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而且破坏了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的管理秩序。2、主观要件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3、主体要件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
    2023-03-16
    334人看过
  • 冒充警察犯哪些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冒充警察抓嫖罚款怎么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在对本罪进行立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的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例如,为了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者荣誉待遇,甚至是为了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
    2023-07-11
    54人看过
  • 假冒商标罪从犯能不起诉吗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从犯有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为: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区别: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商标管理制度,实施假冒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后罪侵犯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实施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对于采用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且销售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也触犯了假冒商标罪。对于此种情况,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刑罚较重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定罪量刑。法律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
    2023-04-21
    360人看过
  • 冒充警察罪是怎么回事
    刑事责任年龄
    冒充警察构成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就应当以犯罪论处,应当立案侦查。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冒充警察入室抢劫强奸罪行冒充警察入室抢劫强奸罪行怎么判冒充警察入室抢劫强奸会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具体看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
    2023-08-02
    45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实施假冒警察不勒索是什么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8
      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按照前款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 勒索5000假冒警察怎么无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10
      冒充警察勒索钱财的涉嫌招摇撞骗罪,是要受刑事处罚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假冒警察判多少年多长时间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原则上就应当以犯罪论处,应当立案侦查。
    • 刑警怎么处罚被抓假冒警察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21
      冒充警察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1、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定性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
    • 警察办案时假冒警察偷黄金会受到什么处置?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体怎么判,还要根据实际案情细节,由法院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