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和欠条在法律上有何分别哪个更有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23 20:10:43
280 人看过
一、借条和欠条在法律上有何分别哪个更有力
借条和欠条如果是当事人依法订立的,二者均具有法律效力。但借条通常更能直接的表明借贷法律关系的存在,而欠条可能是因买卖关系、劳务关系而形成的,因此借条能更直接地证明借款事实。
二、借条要写哪些内容
借条需要撰写的内容包括有: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借款合同中一方违约的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法定和约定的其他内容等。
三、借条起诉有效期限是多久
借条的起诉期限如下:
1.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
2.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借条,其诉讼时效从出借人主张返还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3年;
3.债权人需从借款发生之日的20年内主张权利。
借条起诉都需要的材料如下:
1.提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民事诉讼原告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有权变更、增加诉讼请求;
2.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代理人代为诉讼的,代理人实施的诉讼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本人承担;
4.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和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勘验费、鉴定费、公告费、翻译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等其他诉讼费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借条和欠条哪个更具有法律效力
473人看过
-
借条和合同在法律上有哪些区别
107人看过
-
转账记录和借条哪个更有法律效力?
341人看过
-
借条欠条哪个效力大一些,借条和欠条有什么区别?
246人看过
-
欠条与法律上的借条有何区别?
433人看过
-
欠条和借条在法律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398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欠条和借条,借条与协议的区别,哪个更加有法律效力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30一、欠条、借条的法律含义 欠条、借条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条据,这两种条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义却相差甚远。 欠条,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一般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 借条是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一般用来证明借用或者借款关系。 二、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很多人对什么时候该打借条,什么时候该打欠条总是不能准确把握,其实区分两者并不难。
-
借条和欠条在法律上的区别在哪里,借条与欠条有何不同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4“借条”与“欠条”在法律上的区别在于: 一、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 二、借条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实。欠条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基于多种事实而产生,如因买卖产生的欠款,因劳务产生的欠款,因企业承包产生的欠款,因损害赔偿产生的欠款,等等。 三、当借条持有人凭借条向法院起诉后,由于通过借条本身较易于识辨和认定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借款事实,借条持有人一般只
-
借条与欠条怎样区分区分借条, 借条与欠条, 哪个更有法律效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借条与欠条怎样区分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从法律的角度看,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与欠条的区分如下:1、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2、借条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实。欠条形成的原因很多,
-
借条与欠条哪个更具有法律效力, 借条与抵押权的区别, 借条有何不同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13应该是没戏了,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了。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款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 借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索要,时效从债务人拒绝还款时起算,最长时效为20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则时效从还款期满时起算。 欠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从欠款形成之日起算,一般也就是欠条出具之日,期限为2年;约定还款
-
借条和欠条哪个法律效力更强?如何确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10借条和欠条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只要签订借条或者欠条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就是合法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