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死亡事件的犯罪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41:36 142 人看过

【咨询案例】

我们家与胡小姐家同住一社区,但却互不相识。前不久,我丈夫曲某与胡小姐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争吵。胡小姐先是上前来撕打我丈夫,我丈夫躲开了。胡小姐因为撕打不成,更加气急败坏地扑上前来,这时,我丈夫一甩胳膊,将胡小姐甩倒在地上。周围的人见胡小姐倒下后没有爬起来,便迅速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胡小姐送往医院抢救。胡小姐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晚间死亡。调查结果发现,胡小姐生前已经长期患有陈旧性室壁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法医鉴定结果为:胡小姐由于情绪激动、轻微外力作用等因素诱发冠心病骤发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

这一事件发生后,我们全家人处于万分痛苦之中,周围的人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我丈夫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也有人认为我丈夫的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有人认为我丈夫的行为并不涉嫌犯罪。

请问:胡小姐在这起事件中死亡,我丈夫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答复】

在这一案件中,楚女士的丈夫曲某主要面临着3种结果的其中1种,即: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无罪。在这里,我们先用排除法进行梳理。

可以肯定的是,曲某的行为并不犯有故意伤害罪。按照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也就是说,故意犯罪有两种表现形式:希望结果发生的是直接故意;放任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从这一案件的案情来看,行为人曲某的行为既不属于直接故意,也不属于间接故意,没有伤害的故意,所以也就谈不上故意伤害罪。

那么,胡小姐的死亡对于曲某来说,到底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意外致人死亡,也就是对曲某有罪或无罪的界定。

意外致人死亡事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他人死亡结果,但这种死亡结果的造成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其本质上是缺乏预见而又不能预见。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具有极大相似性,但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却是有罪无罪之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主观内容上。意外事件的行为人主观内容是既不明知,也不具有应知的义务。而疏忽大意的主观内容,则是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是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换言之,疏忽大意过失的认识要求就是有能力、有义务预见而未预见,意外事件的认识方面是无能力也无义务预见。由此可见,区别两者的关键在以下两点:一是有无能力预见,指行为主体是否具有认识发生危害结果的能力;二是有无预见的义务,指行为人有义务认识并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

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预见能力的判断,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确定行为人认识能力的标准,只能是综合行为人的主观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条件分析判断,即以行为人行为时的实际认识能力为标准,也就是说不应再以行为人平时的认识能力来进行评判。具体的说,就是不仅要分析行为人本身的生理状况、身体状况、实践经验、业务技术水平、智力水平、专业知识、生活习惯等;而且要分析行为时的客观条件,如行为的时间、地点、环境、行为手段、行为对象等。

能够预见只是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成立的条件,还不是关键所在,它还要具备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即有无预见的义务。如果行为人不应当预见,那么他没有预见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就不能属于过失犯罪。行为人的预见义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由法律(包括法令、法规、制度、命令、合同等形式)规定的明示的预见义务;

(2)常识和习惯要求的应预见的义务;

(3)基于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具体到这一案件而言,曲某对胡小姐的死亡结果,在主观方面既没有过于自信的过失,也不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因为从其认识能力而言,他与胡小姐虽然同住一小区内,但却互不相识,根本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疾病,轻微外力作用就可以致其死亡,无法建立轻微外力作用可以致人死亡的因果认识;从其注意的义务而言,曲某的注意义务只能基于常识和习惯,对其甩倒胡小姐的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关注的只是是否会造成胡小姐摔伤的一般损害结果,而苛求行为人具有对自己行为负有注意可能发生死亡的义务,显然是无限扩大了注意义务的范围,因而也就谈不上疏忽大意。

综上所述,胡小姐冠心病骤发死亡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曲某不构成犯罪。但是,因为曲某实施了不法侵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其主观上有过错,完全具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作者:程文华)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4: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私自外出致人意外死亡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因公外出致人意外死亡事故类型:国内外医疗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亡,50万残疾人住院。中美两国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每年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人数也非常多交通事故: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死亡62387人。从事故原因来看,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仍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事故发生地点、路况来看,高速公路事故仍呈上升趋势突发性疾病:据统计,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突发性疾病已成为癌症后人类生命的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摄入过多,再加上运动不足,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这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猝死自然灾害: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报告,2011年我国因自然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数为1049人。然而,洪涝、干旱、台风、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2011年达到3030亿元人民币(近480亿美元)。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感
    2023-05-02
    451人看过
  •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日期是
    一、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日期是意外事件发生之日,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日期是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而不是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并未死亡的,不影响该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八条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第四十九条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并未死亡的,不影响该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二、因意外事件宣告死亡的公告期为几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
    2023-06-11
    476人看过
  • 意外死亡认定的宣判程序如何进行
    一、意外死亡认定的宣判程序如何进行按照正常程序走,执行,不受影响。《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执行当事人变更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第二百五十六条执行中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二、意外死亡赔偿标准是什么因为各个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所以各有差异,按照工伤赔偿条例进行赔偿: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
    2023-06-08
    91人看过
  • 简述故意杀人罪与暴力性犯罪致人死亡的认定
    暴力性犯罪致人死亡并不包含故意杀人的内容,若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故意将被害人杀死的,构成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论处;实施完成后故意杀人的,应以所实施之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若某种暴力性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已包含故意杀人内容的,直接以该种暴力犯罪一罪论处。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
    2023-08-14
    270人看过
  • 意外事件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分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有相似之处,表现在行为人事实上都没有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危害结果。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是不应当预见、不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失的行为人是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二者区分的关键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能够预见。一、过失犯罪两种类型的定义和特征(一)疏忽大意的过失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二)过于自信的过失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
    2023-06-24
    287人看过
  • 如何定义意外死亡
    意外死亡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原因引起的身故。如车祸,地震,溺水等死亡。这些一般都有伤亡报告鉴定的,医院或者公安机关,法院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
    2023-04-21
    153人看过
  • 猝死与意外死亡的区别
    一、猝死与意外死亡的区别外通常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猝死与身体因素有关,可能不能认定为意外死亡。二、做意外死亡法医鉴定的程序(一)提出要求鉴定的申请。技术鉴定分为申请鉴定和委托鉴定两种,当事人提出申请鉴定,单位委托鉴定。申请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并提供相关的资料。(二)缴纳鉴定费。凡要求进行鉴定的申请人或委托人,必须在突出申请的同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鉴定费。技术鉴定机构在收取鉴定费后,必须向申请人或委托人出具正式发票。申请重新鉴定时,必须再缴纳鉴定费。(三)受理立案。当接收申请人或委托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和缴纳的鉴定费后,即已受理立案,并应在受理当天起按有关规定进行鉴定的准备工作。(四)作出鉴定结论。鉴定人作出鉴定结论。(五)书面通知鉴定结论。鉴定结论一经形成,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以规范的公文形式发给申请人或委托人。三、医疗事故死亡鉴定程序怎么进行医
    2023-04-14
    66人看过
  • 民事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细则
    按照工伤赔偿条例进行赔偿: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它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但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最新意外死亡赔偿标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意外死亡的赔偿标准以国家对于工伤的赔偿为标准,首先是死亡赔偿中的丧葬赔偿金的标准为死者当地六个月的平均工资,若是死者为其家庭中的主要生活来源,则还需赔偿供养其亲属的抚恤金,配偶的抚恤金每个月为死者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其他亲属的抚恤金为死者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工亡补助金则以当地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2023-07-04
    335人看过
  • [法律]该案是定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意外事件
    [案情]:2005年11月17日14时许,陈某驾车回家路经“红卫桥”路段时,遇其父与李某(男,78岁)在公路旁为填土方补偿青苗费问题发生争吵,遂下车与李某争执。争吵中陈某用手由下往上、由里往外的方向一甩,将正站在土坡边缘的李某摔倒,李某滚至半坡处爬起后至坡下拿起一把锄头,从小路绕至公路上欲砸陈某被人拦住,双方继续争执。在争执中,李某突然栽倒在地,陈某见状叫人将李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李某于当日下午死亡。经法医鉴定,李某由于情绪激动、轻微外力作用等因素诱发冠心病骤发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分歧意见]:在审理中,对该案的定性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面对高龄的李某,应当预见自己对李某的一甩手之行为,可能导致李某摔倒而产生损害李某身体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加上介入其他因素,致使李某诱发冠心病骤发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冠心病骤发死亡属于刑法
    2023-06-01
    487人看过
  • 是犯罪还是意外事件?
    案情?2001年5月15日22时许,某镇农民王甲在某饭店就餐时,于餐厅内小便,引起同桌就餐的李乙的不满,王即与李发生口角,王甲揪拽李乙衣领而发生相互撕扯,后被人劝开。李乙离开饭店后,王又追李至李丙家门口处,从后边用手杵李乙肩、颈、背部并揪李衣领,摁压其头部,致使李乙颈部屈曲,随即坐于地上并当即突发死亡。事发后,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所以李乙颈项部挫伤痕迹认定李乙系被他人暴力性扼压颈致窒息性死亡。王甲亲属以死者李乙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和原鉴定结果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符为由,申请重新鉴定。2001年6月24日重新检验鉴定,检验尸表可见颈项部、肩背部、双上肢、肘及双膝、双足有9处小面积挫伤及小片点状皮内出血。解剖检验: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完整,脑基底池双侧大脑外侧裂珠网膜下腔积血,以脑基底池为重,小脑左半球已形成囊腔并见凝血块,小脑扁桃体疝形成。颈部除项部肌群5、6椎间肌6、7椎间肌有小量出血外,舌骨、甲
    2023-04-22
    449人看过
  • 意外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意外事故死亡赔偿的责任主体是谁
    意外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是侵权人造成被侵权人人身损害的,赔偿数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算。意外事故死亡赔偿的责任主体是保险公司,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或者用人单位也要承担相关责任。一、意外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意外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是由造成意外事故的人给被害人人身损害赔偿,具体数额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主要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二、意外事故死亡赔偿的责任主体是谁意外事故死亡赔偿的责任主体是保险公司,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用人单位等。意外死亡给付顾名思义是在被保险期内,当被保险人遭遇意外伤害事故致被保险人死亡时,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一定死亡保险金的给付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
    2023-06-04
    80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认定?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有: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
    2023-04-11
    382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共犯认定是怎样的呢?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应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例如,军人战时自伤,以逃避履行军事义务的,应按本法第434条追究刑事责任。(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棒打石砸、火烧水烫等;后者则如负有保护幼儿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见幼儿拿刀往身上乱戳仍然不管,结果幼儿将自己眼睛刺瞎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既可以由自己实施,又可以利用他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实施,还可以利用驯养的动物如毒蛇、狼犬等实施。既可以针对人身的外表,造成外部组织的
    2023-03-16
    459人看过
  • 意外伤害的犯罪的认定应该注意什么?
    意外伤害致人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1.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和。例如,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2.过失向故意的转化: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对某种法益产生危险,但故意不消除危险,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地,直接认定为故意犯罪。例如甲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甲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这便由一般过失转化为犯罪故意,应认定为放火罪而不是失火罪。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1.正
    2023-03-12
    42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在工厂认定意外死亡的工人如何死亡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07
      属于工亡,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按以下标准履行: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
    • 在工地意外死亡的家属如何认定死亡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0
      1.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职工家属就必须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2.如被认定为因工死亡的可以得到大约50-60万的赔偿,父年满60,母年满55且无生活来源的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二老去世,有子女的也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其年满18周岁。3。
    • 意外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算犯罪吗,有哪些规定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11
      意外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算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 什么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引起责任的认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什么是意外事件根据《刑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免责的理由。但在交通事故认定中对此并未重视。意外事件是指并非由于当事人过错、意想不到的偶然事故。意外事件的认定,通常须具备两个条件: 1、意外事件对于具有交通专业知积的谨慎作业人来说,根据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确实无法预见; 2、意外事件糸当事人为具体行为时,随机偶然发生的。二、意外事件引起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
    • 滑雪摔倒死亡是意外事件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2
      滑雪场是否有责任,要看滑雪场的设施是否有问题,建议委托律师介入维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