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8 14:50:36 122 人看过

1、犯罪主体技术性强。

2、犯罪隐蔽性强。

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分子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不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诈骗活动。而且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信息,难以追踪定位。

3、犯罪取证难。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篡改和删除,而且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设置不强,不具备数据保护等功能。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后,系统没有自动保留犯罪痕迹,故案发后难以取证和调查。

4、犯罪成本低,收益高。

犯罪分子不用锁定特定犯罪对象,在上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修改信息或者将诈骗信息发布出去,短时间内往往就会收益较大甚至巨大。

5、犯罪涉及面广。

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故此类犯罪的犯罪地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被害人也可能分布在多个省市甚至多个国家、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多个司法机关或者多个国家、地区对此类犯罪具有管辖权。

互联网金融犯罪有哪些警示

金融犯罪警示录

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被骗单位决策者的渎职和银行内部防范机制的不健全是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与犯罪分子的狡猾、奸诈相比,银行业的防范意识和手段还远远不够。犯罪分子已经使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复制印鉴,而我们银行目前的印鉴真伪鉴定还停留在叠角(将存款者预留印鉴与提款者所持凭据上的印鉴分别对角叠起看是否能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印鉴)阶段。一方面是用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无孔不入的骗子,一方面是用肉眼观察来鉴定真伪的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两者交锋,高下自见。

天津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处负责人说,金融诈骗案件造成的后果十分恶劣,犯罪分子用高息引资的方法,把别人的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划到自己账户使用,指望一年后结算时再把本金打回对方的账户“回笼”。而骗子惯用的手法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到时候一旦出现无墙可拆的局面,这些被引存的资金便不能按时“回笼”,那么负担就将直接转嫁到商业银行身上,人为地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

天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春峰教授认为,金融机构属于高风险行业,像这种伪造票据的金融诈骗案,属于金融风险中的“操作风险”。其实质是利用银行的信誉行骗,其危害就是银行要承担相应损失。而在我国,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也就是说,最终的损失要由国家来承担。银行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的是“放大器”作用,银行业如果出现支付困难,势必将引起金融恐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王春峰认为,我国即将加入wto,如果我们的银行由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公信度,这将是很可怕的事情:一是容易成为境外一些犯罪分子

“洗钱”的中介;二是会使得公众不再信任我们自己的银行,而使国有银行在与境外银行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客户。

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张尚学说,在全国范围内屡屡发生的金融诈骗案暴露出我们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银行业在发展中要注重业务、技术和制度的同步建设,缺一不可。这起诈骗案暴露出银行在以下三个方面部有薄弱环节:一是在技术进步方面,金融业在运用高技术防伪手段上应当处于社会领先水平,而犯罪分子的伪造印鉴的支票竟然轻而易举地通过了银行的检验。

我们应当在金融票据管理的一些技术手段上舍得投入。二是金融业的业务开拓是远远不够的。在金融市场中,的确存在着资金的需求者和剩余者,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有义务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而这起案件反映出,这些中介工作银行没有做,却让那些“资金贩子”干了,他们熟练地运作市场,非法牟取好处费,使大量闲散资金脱离国家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而“体外循环”。金融产品的单调、单一,客观上给“资金贩子”提供了市场。三是金融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家商业银行注重以吸收存款来维持生存,在竞相揽存的举措中方便储户被放在首位,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犯罪被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银行前台工作人员在检验支票印鉴过程中不够尽职;一次性划出高额存款,应当电话通知存款单位确认。四是应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发生了这样的诈骗案,前台人员、主管人员、上级领导,各自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如果是在国外发生这样的事情,相关的银行人员恐怕永远不能再进入银行业工作了,在我国就没有这样的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6: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互联网金融犯罪相关文章
  •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一)洗钱犯罪。一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法分子注册成立空壳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或是采取虚构交易或转移定价等方式,利用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实施一系列复杂的往来交易与资金转移,以混淆资金来源,规避反洗钱监管。二是利用互联网货币。不法分子将需要转移的赃款兑换成虚拟货币,并通过专门网站兑换成实际货币,以达到洗钱的目的;或是以投资的形式同网游公司相勾结,将大额犯罪所得收益通过分散购买或后台操作的形式转化为游戏的虚拟币,演变为合法收益,堂而皇之地将“黑钱”洗白。三是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该平台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无法核查,且无需将借款数据报送金融机构,容易脱离监管视线,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又一隐秘、安全、快捷的洗钱通道。(二)银行卡犯罪。随着支付手段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已成为银行卡犯罪的最新作案工具。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盗取网友的个人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此外
    2023-06-23
    64人看过
  •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一)洗钱犯罪。一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法分子注册成立空壳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或是采取虚构交易或转移定价等方式,利用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实施一系列复杂的往来交易与资金转移,以混淆资金来源,规避反洗钱监管。二是利用互联网货币。不法分子将需要转移的赃款兑换成虚拟货币,并通过专门网站兑换成实际货币,以达到洗钱的目的;或是以投资的形式同网游公司相勾结,将大额犯罪所得收益通过分散购买或后台操作的形式转化为游戏的虚拟币,演变为合法收益,堂而皇之地将“黑钱”洗白。三是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该平台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无法核查,且无需将借款数据报送金融机构,容易脱离监管视线,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又一隐秘、安全、快捷的洗钱通道。(二)银行卡犯罪。随着支付手段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已成为银行卡犯罪的最新作案工具。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盗取网友的个人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此外
    2023-08-12
    374人看过
  •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一)洗钱犯罪。一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法分子注册成立空壳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或是采取虚构交易或转移定价等方式,利用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实施一系列复杂的往来交易与资金转移,以混淆资金来源,规避反洗钱监管。二是利用互联网货币。不法分子将需要转移的赃款兑换成虚拟货币,并通过专门网站兑换成实际货币,以达到洗钱的目的;或是以投资的形式同网游公司相勾结,将大额犯罪所得收益通过分散购买或后台操作的形式转化为游戏的虚拟币,演变为合法收益,堂而皇之地将“黑钱”洗白。三是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该平台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无法核查,且无需将借款数据报送金融机构,容易脱离监管视线,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又一隐秘、安全、快捷的洗钱通道。(二)银行卡犯罪。随着支付手段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已成为银行卡犯罪的最新作案工具。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盗取网友的个人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此外
    2023-06-23
    474人看过
  • 互联网金融犯罪有哪些种类
    互联网金融犯罪
    (一)洗钱犯罪。一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法分子注册成立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或是采取虚构交易或转移定价等方式,利用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实施一系列复杂的往来交易与资金转移,以混淆资金来源,规避反洗钱监管。二是利用互联网货币。不法分子将需要转移的赃款兑换成虚拟货币,并通过专门网站兑换成实际货币,以达到洗钱的目的;或是以投资的形式同网游公司相勾结,将大额犯罪所得收益通过分散购买或后台操作的形式转化为游戏的虚拟币,演变为合法收益,堂而皇之地将“黑钱”洗白。三是利用网络借贷平台。由于该平台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无法核查,且无需将借款数据报送金融机构,容易脱离监管视线,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又一隐秘、安全、快捷的洗钱通道。(二)银行卡犯罪。随着支付手段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已成为银行卡犯罪的最新作案工具。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盗取网友的个人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此外,一些不法
    2023-06-03
    318人看过
  • 互联网金融犯罪分类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犯罪
    互联网金融犯罪主要的类型有: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互联网金融犯罪就是其弊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还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财产安全。一、互联网金融犯罪是什么互联网金融诈骗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时还伴有欺骗以及隐瞒特征。骗取内容主要有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金融诈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总体上讲互联网金融诈骗属于普通诈骗的一种,不过它是诈骗行为中的特殊诈骗。二、互联网金融诈骗有什么特点要惩治和防范互联网金融诈骗行为就需要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的特点有以下五点:1、犯罪主体技术性强。2、犯罪隐蔽性强。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分子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不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诈骗活动。而且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信
    2023-06-22
    133人看过
  • 互联网金融犯罪有哪些警示
    互联网金融犯罪
    金融犯罪警示录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被骗单位决策者的渎职和银行内部防范机制的不健全是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与犯罪分子的狡猾、奸诈相比,银行业的防范意识和手段还远远不够。犯罪分子已经使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复制印鉴,而我们银行目前的印鉴真伪鉴定还停留在叠角(将存款者预留印鉴与提款者所持凭据上的印鉴分别对角叠起看是否能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印鉴)阶段。一方面是用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无孔不入的骗子,一方面是用肉眼观察来鉴定真伪的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两者交锋,高下自见。天津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处负责人说,金融诈骗案件造成的后果十分恶劣,犯罪分子用高息引资的方法,把别人的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划到自己账户使用,指望一年后结算时再把本金打回对方的账户“回笼”。而骗子惯用的手法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到时候一旦出现无墙可拆的局面,这些被引存的资金便不能按时“回笼”,那么负担就将直接转
    2023-05-01
    78人看过
换一批
#互联网金融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互联网金融诈骗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时还伴有欺骗以及隐瞒特征。骗取内容主要有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金融诈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总体上讲互联网金融诈骗属于普通诈骗的一种,不过它是诈骗行为中的特殊诈骗。 网络犯罪在我国法规中的... 更多>

    • 互联网金融模式借贷有哪些特点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16
      网上贷款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步骤,包括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准备申请材料,一直到递交贷款申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高效的完成。与之相应的,一批网上贷款平台的兴起,也为网上贷款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7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决定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
    • 网络金融犯罪有哪些特点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6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金融犯罪。在网络金融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大。网络金融犯罪主体中年青者占较大的比例与年轻人对网络的情有独钟的特有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作案人主要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复核和系统管理人员,其中20岁~35岁的年轻人占90%以上。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网络金融犯
    •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27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1、信用违约风险;2、期限错配风险;3、最后贷款人风险;4、法律风险;5、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6、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7、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8、技术风险。
    • 互联网金融有哪些风险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5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 1.信用违约风险; 2.期限错配风险; 3.最后贷款人风险; 4.法律风险; 5.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 6.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7.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 8.技术风险。
    • 互联网金融犯罪严重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21
      可能判处罚金、有期徒刑等,具体要看严重程度。现在法院处理互联网金融犯罪,首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案子的定性愈加严谨,二是以鼓舞新式金融发展的原则审慎处理案子。严厉依照金融欺诈、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确定违法,准确区别民事纠纷与刑事违法的边界。在“审慎处理”的原则下,人民法院在审理互联网金融案子时将本着愈加慎重的态度区别刑事违法入罪问题,将民事纠纷的定性不容易转向刑事案子,给立异金融更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