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婚姻家庭
婚姻关系

婚姻关系

知识

婚姻关系

  •  怎样撰写遗嘱
    遗嘱继承有四种方式:自书遗嘱、合法遗嘱、遗产继承协议和法定继承。自书遗嘱需要凭借死者死亡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和死者财产证明到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合法遗嘱需要到当地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公证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遗产继承协议由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遗产继承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和法定继承。根据遗嘱继承的具体流程,有以下几种方式:1.如果选择自书遗嘱,继承人需要在死者死亡2个月以内,凭借死者死亡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和死者财产证明,到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办理。2.如果选择合法遗嘱,继承人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到当地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公证手续,并缴纳相关公证费用,就可以取得继承公证书。遗产继承方式有哪些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3、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遗嘱继承流程遗嘱继承是指在遗嘱中规定了遗产的继承方式,当遗嘱生效后,遗产将
    2023-12-23
    132人看过
  •  哪些财产可以被没收?
    该法律规定了没收财产的范围和条件。犯罪分子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被没收,但必须确保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同时,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是不被允许的。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类:1.没收的是犯罪分子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2.如果没收全部财产,应当确保犯罪分子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3.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没收财产范围包括哪些?没收财产范围包括哪些?没收财产是指国家依法对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没收财产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个人违法所得:个人非法所得的财物,如赌博、走私等所得的财物。2. 单位违法所得:单位非法所得的财物,如贪污、受贿等所得的财物。3. 非法财物:违反法律规定获得的财物,如盗版、走私货物等。4. 特定款物:用于非法活动或违反特定法律法规的财物,如淫秽物品、毒品等。5. 法律规定的其他财物:根据《刑法》规定,其他应予没收的财物。需要注意的是,没收财产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具体范围可能因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司法实践中,没收财产的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确定。没收财产范围包括个人违法所得、单位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特定款物和法律
    2023-12-23
    219人看过
  •  夫妻弃置行为的法律定义
    夫妻遗弃罪是指故意不履行扶养义务,侵犯被遗弃者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的行为。主体为具有抚养能力且负有法律扶养义务的人,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以下行为才能构成夫妻遗弃罪:1.主体为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夫妻遗弃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夫妻遗弃罪,又称为遗弃罪,是指夫妻双方因相互间因生活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自愿或者非自愿地放弃对自己共同生活的照顾,导致共同生活无法继续,从而危害社会的行为。在主观方面,夫妻遗弃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如果是故意犯罪,则夫妻双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如果是过失犯罪,则夫妻双方在实施该行为时,应当预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夫妻遗弃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夫妻遗弃罪属于遗弃罪的一种,其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具体罪责的认定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2023-12-22
    376人看过
  •  夫妻感情破裂财产划分
    这段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按照一般共有财产的原则进行处理,共有各方根据各自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按比例分享。在处理无效婚姻财产分割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此外,一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在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另一方对死者扶养较多,可以分给他(她)适当的遗产。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无效婚姻。由于无效婚姻没有法律效力,所以这段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不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只能按照一般共有财产的原则进行处理。就是指共有各方根据各自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按比例分享。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无效婚姻在分割财产时都完全按以上规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的第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此外,还有两项特别规定:(1)一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在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2)在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是依靠死者抚养且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另一方对死者扶养较多,可以分给他(她)适
    2023-12-21
    337人看过
  •  要求监视人员提供居住地信息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符合逮捕条件且有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监视居住措施。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规定,否则可能会被罚款或逮捕。如果发现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根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由于案件的特殊情况或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同时,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他人;(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公
    2023-12-14
    252人看过
  •  遗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影响
    遗弃是一种不道德的违法行为,指的是负有赡养、扶养和抚养责任的一方不履行应尽义务,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进行遗弃。这种行为包括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是指在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和抚养责任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行为的法律定义遗弃行为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遗弃行为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之一。遗弃行为对被遗弃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给被遗弃人造成严重的生活困难,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对于遗弃行为,我国法律采取严厉的态度进行打击和制裁。同时,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不尽扶养义务,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对于遗弃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不仅要承担道德责任,还要依法受到刑罚处罚。遗弃行为不仅是道德上的错误,更是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对被
    2023-12-14
    88人看过
  •  起诉遗弃罪需要多长时间?
    遗弃罪需要达到严重程度才能构成,否则将不构成犯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将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只要遗弃行为已经形成,并且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就可以将其起诉;而遗弃行为必须达到严重程度,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孩子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或者抛弃时的行为,已经让受害人无法独立生活下去,也没有生活来源的,基本构成遗弃罪了,如果不到这种程度就不构成遗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构成要件是什么?遗弃罪,又称抛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 负有扶养义务:遗弃罪的主体是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朋友等。2. 拒绝抚养:被遗弃人应当有生活来源,而遗弃罪人却拒绝提供这种生活来源,对被遗弃人造成严重伤害。3. 情节恶劣:遗弃罪人的行为应当严重危害被遗弃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利益,或者对社会产生其他严重后果。4. 遗弃人无特殊原因:遗弃罪人无需说明遗
    2023-12-11
    356人看过
  •  女子怀孕期间能否被移送看守所?
    取保候审措施可以防止某些严重罪行对社会的危害,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这些罪行。对于罪行较轻的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方式,不移送看守所。但长期监禁仍然是对于严重罪行的必要措施。如果在社会中犯下了像杀人、绑架和抢劫等严重罪行,那么必须被判处长期监禁,因为仅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这些罪行对社会的危害。如果是罪行比较轻,像可能在三年以下刑期判处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不移送看守所。怀孕女子能否移送看守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怀孕的妇女可以被移送看守所。然而,在实际司法审判中,具体是否可以移送看守所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审判决定。一般来说,对于怀孕的妇女,法院会充分考虑其身体和家庭状况,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适合移送看守所。另外,《刑诉解释》第113条规定,对于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人民法院在提起公诉或者自诉案件时,应当对被告人作出禁止令,禁止其虐待、遗弃或者侵犯。因此,在处理怀孕女子的案件时,法院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既能保护妇女的权益,又能保障司法的公正。无论是严重罪行还是轻罪,取保候审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社会的危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怀孕的妇女可以被移送看守所,但具体是否适合移送需根据案件情况和法院审判决定
    2023-11-29
    90人看过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虚假户口?
    近年来,随着组织社会力量重新登记、录入信息的推进,出现了不少重复户口问题。其中,双户口指的是各地在重新登记、录入信息时产生的差错,导致大量重复户口;而幽灵户口则是指不法分子通过所谓“内部人员”办理的并不存在的虚假户口。这两种户口问题都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及时处理。因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捏造事实来获取的户口本被认为是虚假户口。假户口是指双户口和幽灵户口。双户口:指各地在组织社会力量重新登记、录入信息时也产生了不少差错,造成大量重复户口。幽灵户口:指的是不法分子通过所谓“内部人员”办理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的虚假户口。什么是双户口?如何认定?双户口是指同一时间内,同一人拥有两个户口本,分别属于不同的家庭或个人。根据我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民身份证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证件,而户口本则是用于登记和记录一个家庭或个人成员的户籍信息。因此,双户口是指一个人拥有两个不同的户口本,分别属于不同的家庭或个人。要认定一个人是否拥有双户口,需要收集相关证据。首先,需要核对这个人是否持有两个居民身份证,并检查这两个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是否一致。其次,需要查看这个人的户口本,查看其户籍登记情况,包括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等。同时,还需要了解这个人是否持有重复的身份证件、是否存在重复登
    2023-11-27
    148人看过
  •  首次开庭时,被告席空缺,律师能否代为出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被告方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则可以缺席审判;若被告方经两次传票传唤仍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则可以被拘留。必须出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被告,以及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方法定代理人。首次出庭时没有出席,经过法院传票传唤,若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那么可以缺席审判。法定代理人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可以缺席判决。(2)人民法院对必须出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留。必须出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不出庭就无法查明案件的被告。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属于被告方的,缺席判决。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拘留其到庭。法院传票传唤被告应出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被告应当出庭应诉。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且已经影响了他的诉讼,那么可以对该被告采取以下措施:1. 罚款:被告应当承担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 公告:在报纸上公告;3. 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提供十五万元以下的担保,保证以后会履行出庭义务;4. 强制出庭: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且没有上述担保,那么可以强制出庭。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且已经影响了他
    2023-11-26
    372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