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行为构成情形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08 11:21:02 425 人看过

一、欺骗行为构成情形有哪些

1、欺骗行为构成情形如下: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2)、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诈骗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诈骗的主要形式如下: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哥们义气”,也只好“束手就擒”,更有甚者,把有人寻访看做一咱荣耀,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继而“慷慨解囊”;

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现在有些同学出去做兼职、家教等,就可能会遇上这种情况。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

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多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抬高自己身价,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

4、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从目前来看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都比较原始,大家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为实,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以曾许诺的利益予以兑现,让你感到此人所做的事可信,待取得你的信任后,就狠狠地敲你一把,让你在绝对信任和不知不觉中蒙受重大的损失,此类诈骗计划周密、发现不易,危害性较大。

购物时对物的数量进行欺骗行为人应该构成盗窃罪

朱x来到一家手机店购买手机,在比较多款手机后确定购买三星galaxys4,朱-云趁营业员开票之际打开galaxys4的包装,并将桌上另一部诺*亚920放入三星的包装隔层中,之后拿着小票付了三星的钱,之后取得两部手机并离开手机店,55月29日被捕归案。对于朱-云取得诺*亚920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行为人是否应该构成盗窃罪

有观点认为应认定为诈骗罪。理由是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朱X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并且将隐瞒其两部手机的真相,骗过营业员取得手机,因此应认定为诈骗罪。

本文认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理由是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至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本案中朱x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是在公众场合,但是其手段是陈营业员不注意将手机放入另一部手机的包装盒内,手段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之手段,因此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即欺诈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行为结构或行为方式: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欺诈行为致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财产权受到侵害。“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中“处分财产”的含义是指被骗人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占有”即进行事实上的支配或控制。这里的“处分”至少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处分人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地位、具有处分能力的人;另一方面,被骗人是否具有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支配或控制的意思。在本案中,营业员只有将三星galaxys4手机交由朱x支配或控制的意思(处分意思),而没有将诺*亚920手机交由朱-云支配或控制的意思。也就是说,营业员没有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该部诺*亚920手机。所以,朱-云的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

实践中,有些犯罪分子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往往盗窃与诈骗并用,我们不能因为行为人有诈骗行为就认定其构成诈骗罪。本案中,朱x趁营业员开票之际打开galaxys4的包装,并将桌上另一部诺*亚920放入三星的包装隔层中的行为其实就是秘密窃取的行为,该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定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什么是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5月20日 17: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导演相关文章
  • 医疗机构欺诈骗保行为有哪些
    医疗机构欺诈骗保行为如下:1、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的;2、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3、参保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4、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5、其他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一、骗和欺骗有区别吗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费欺诈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二、诈骗罪要罪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
    2023-04-01
    244人看过
  • 哪些民事欺诈行为可构成诈骗罪
    其实民事欺诈行为跟诈骗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有民事欺诈行为就可以接受处罚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二者都有欺骗行为并都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1、欺骗行为的存在使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具备了最不易区分的特质,也是干扰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迷雾。常见的欺骗行为如虚构事实、夸大事实、隐瞒事实等。2、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都给对方造成一定损失。给对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是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共有的特征,否则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2023-06-12
    149人看过
  • 诈骗罪欺骗行为有哪些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为实现诈骗目的而实施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被称为欺骗行为。哪些欺骗行为可以成立诈骗,哪些欺骗行为不成立诈骗,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争议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一、最新民间借贷50万可能被骗吗借钱不还不属于诈骗。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借款的话,无论数额多大都不会构成诈骗罪,这属于民事借贷关系。但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数额达到3000才构成诈骗罪。二、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哪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和经济秩序;诈骗罪客观方面是采用欺骗行为非法取得财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必须
    2023-06-24
    319人看过
  • 行贿罪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行贿罪的犯罪构成应这样界定:(一)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四)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涉嫌行贿罪可以宣告缓刑的情形有哪些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
    2023-07-28
    379人看过
  • 行贿罪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行贿罪的犯罪构成应这样界定:(一)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四)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涉嫌行贿罪可以宣告缓刑的情形有哪些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
    2023-07-28
    159人看过
  • 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此时就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第二类是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他主观上并没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此时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但是如何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却非易事。这主要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知识经验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去认定。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
    2023-04-16
    63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导演
    词条

    导演,是创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借助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使众人的创造... 更多>

    #导演
    相关咨询
    • 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情形都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27
      民事欺诈行为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的数额,应认定为诈骗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的情形有哪些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0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
    • 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构成有哪些情形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7
      根据《刑法》196条的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包括: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行为。 (三)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的行为。 (四)进行恶意透支的行为。
    • 合同诈骗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有哪些情形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8
      合同欺诈构成合同诈骗罪行为的认定及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如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
    • 合同欺骗行为的构成方式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1
      般的欺诈是可撤销可变更的,如果损害国家利益了就是无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