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租赁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形因出租人死亡而发生了房屋继承,出租人变为其继承人;因承租人转租,出租人同意而发生的主体变更;以及因租赁物的转让交易而发生的出租人主体的变更等。
合同主体变更的符合法定有效条件就是有效的,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合同主体变更需要符合的条件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变更的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其他规定等。
变更劳动合同的手续是: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一致; 2、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3、采用书面形式变更,由当事人均签字、盖章或者按指印; 4、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变更合同的的情况有: 1.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变更合同; 2.因重大误解而变更合同; 3.当事人各方协商同意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情况变更合同的条件是: 1、情况发生变化的客观事实是适用这一原则的前提; 2、情况变更的事实发生在合同生效和履行前; 3、情况变化是当事人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 4、情况变化导致合同履行不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因
如果有以下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或者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分立成不同单位的等。
具体有以下情形的可以申请变更监护权: 1、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2、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协商,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如果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合同变更情形是指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也可以请求法院变更。
我国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具体是指: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
监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具体情况可以变更合同:1、监理人应将此情况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通知委托人;2、增加的监理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应视为附加工作;3、附加工作酬金的确定方法在专用条件中约定;4、附加工作分为延长监理或相关服务时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