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未成年有哪些不良行为

更新时间:2022.06.09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律师普法
  • 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2020.03.22 730
  •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不良行为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不良行为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产;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

    2022.04.16 4,564
  •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有什么规定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有什么规定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规定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引导教职工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2、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2.05.11 1,453
专业问答
  • 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

    2022-03-12 15,340
  •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指导教职员工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2、学校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

    2023-01-26 15,340
  • 中小学生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措施有哪些

    1.预防中小学生的旷课行为 2.防止未成年人的吸烟、酗酒行为 3.预防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4.预防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不良团伙 5.预防和制止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2022-03-12 15,340
  • 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

    2022-10-25 15,340
法律短视频
  •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01:15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

    4,184 2023.01.14
  • 未成年自愿发生性行为构成犯罪么 01:25
    未成年自愿发生性行为构成犯罪么

    未成年自愿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性自主权做出处分,所以如果是自愿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 2、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不论是否自愿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是女孩会涉嫌强

    17,824 2022.11.21
  • 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00:55
    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是法律规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

    4,940 2022.05.11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未成年有哪些不良行为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