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过失犯罪主体具体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03.01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过失犯罪的自然人主体与故意犯罪的自然人主体要求是差不多的,分为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两方面。其中刑事责任能力,要求行为人对自已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刑事责任能力方面,则一般是要求行为人年龄达到16周岁。
律师普法
  • 犯罪过失具体种类
    犯罪过失具体种类

    犯罪过失种类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为过失而没有预见或者以为自己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属于过失犯罪。

    2020.12.09 88
  • 过失犯罪具体都有什么情况
    过失犯罪具体都有什么情况

    过失犯罪的情况: 1、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2、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

    2020.10.10 73
  • 过失爆炸罪的具体犯罪行为是什么
    过失爆炸罪的具体犯罪行为是什么

    过失爆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其引起爆炸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

    2020.11.20 74
专业问答
  • 过失犯罪的具体概念

    过失犯罪的含义为: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

    2023-08-13 15,340
  • 犯罪主观方面中过失的具体分类

    犯罪主观方面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类。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3-02-21 15,340
  • 对过失犯罪定罪有什么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

    2023-04-06 15,340
  • 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具体是

    过失犯罪有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关于过失犯罪的定罪与

    2023-12-10 15,340
法律短视频
  • 非法行医罪主体是什么 01:41
    非法行医罪主体是什么

    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为: 1、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人; 2、已取得医师资格,但尚未通过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人; 3、已在具有集体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中行医的人员,擅自从事个体行医的; 4、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和执业证书,但超出执业地点、类别和范围行医的人

    467 2022.07.02
  • 诉讼主体是什么意思 01:12
    诉讼主体是什么意思

    诉讼主体简单来说是有权提起诉讼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诉讼理论中,通常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进行使包括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诉讼行为这些权利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在诉讼中行使审判职能的人民法院,和为维护自身权益参加诉讼,与诉讼结果存在直接利害关系

    2,864 2022.04.17
  •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00:56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0,396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过失犯罪主体具体是什么?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